
今年以來,中山鎮把特色產業培育作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銜接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把特色農業作為全鎮特色產業進行培植,立足蘇峽村環境濕潤、水資源充足、光照適宜、種植經驗豐富等優勢條件,確定半夏種植產業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力打造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糧食+蔬菜+中藥材”產業互補新體系,努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中山鎮黨委、鎮政府統籌做好糧食、高山架豆等種植工作,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積極引進中藥材種植大戶到蘇峽村發展半夏示范種植60余畝,努力培育群眾致富增收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特色優質產業。

“村委會將適宜半夏生長條件的托管土地和村民農作物種植倒茬土地整合連片后,以每畝300元價格流轉給種植大戶,再加上提供水、電、場地等服務,初步估算,村集體經濟可增加1.3萬余元,村民在示范田務工,增加收入的同時還學到了種植技術。”蘇峽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蘇建強說。
連日來,蘇峽村半夏種植基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采挖、搬運、篩土、過秤、打包裝車,一切工作有條不紊。“我們基地每天吸納周邊村民50余人采挖半夏,在田間地頭篩土后裝袋運往合作社,完成清洗及分揀工作,按照訂單直接發往藥材廠家。”種植大戶王旭東說。

“我從整理地塊開始就一直在基地務工,澆水、追肥、除草整個環節都參與了,現在蘇峽半夏豐收了,我每天能采挖110斤左右,收入100多元,在照顧家庭的同時,還能獲取收入補貼家用。”蘇峽村村民趙俊香說。
中山鎮堅持把農村產業振興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引導各村發展“一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通過種植中藥材使農村撂荒地變廢為寶,實現了產業好、群眾富、生態美的目標,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產業振興致富路。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