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舉國關注、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黨代會部署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九大工程”和“一地雙城三中心”建設,直面挑戰、迎難而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各項工作逆勢而進,全縣呈現出經濟發展穩中有進、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歲末年初,中共秦安縣委宣傳部、秦安縣融媒體中心評出2022年秦安縣十大新聞,讓我們一起聆聽羲里媧鄉砥礪前行的鏗鏘旋律,打開成紀大地氣象萬千的發展長卷。

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力量。全縣各級黨組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加強領導、精心部署、迅速行動,迅速興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熱潮。縣委常委會和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及時召開專題學習會議,縣四大組織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帶頭開展宣講和交流研討,示范引領全縣廣大黨員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把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依托學習強國平臺線上與線下等方式廣泛開展專題學習,以及社會面宣傳和融媒體中心各平臺開設專題專欄進行宣傳闡釋,推動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走深走實。廣大黨員干部緊密聯系工作實際、發展實際,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認真抓好當前各項工作,系統謀劃布局好明年工作,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擘畫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聚焦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扮靚人居環境,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正在成紀大地徐徐展開。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書香郭河、人文暖泉、生態溝門、農耕郭山等一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示范村,讓“鄉里人過上城里人羨慕的生活”正在由美好的憧憬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栽植各類花卉19.2萬株、花草籽7051千克,完成花帶建設54條401公里,道路兩側、村莊周邊花壇景觀、“微景觀”提升了農村顏值。建成西川—千戶、劉坪—五營—隴城、安伏—蓮花鄉村建設示范片帶3條,鄉村風貌有了明顯變化。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堅持弘揚優秀地域文化,激活豐富資源稟賦;弘揚優秀農耕文化,厚植鄉土人文情懷;弘揚傳統民俗文化,留住田園鄉愁記憶,“文農旅”融合延續了鄉村文化血脈,激發了鄉村振興新活力。

三、重大項目兩次集中開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全縣上下緊跟全省“強工業、強縣域”行動和全市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聚焦“工業主導型+農業優先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牢固樹立“以發展論能力、以項目論英雄”的鮮明導向,精準謀劃項目,傾力爭取項目,全力實施項目。在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管理制度的同時,靠實領導包抓責任,不斷強化項目跟蹤協調服務,積極解決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問題,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全年共實施各類重點建設項目123項,總投資210.45億元。2月10日上午,2022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縣城區集中供熱工程(一期)項目現場舉行,集中開工重大項目共16個,總投資35.6億元,其中5000萬元以上8個,項目涉及市政設施、教育醫療、農村供水、村組道路建設等各個領域。9月29日,縣工業園區建設暨入園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吳川新型建材產業園現場舉行,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共10個,總投資17.01億元,項目涉及新型建材、電子信息、能源加工、裝備制造等各個領域。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加速補齊全縣工業經濟短板,加快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四、63萬畝蘋果產銷兩旺,林果特色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持續把做大做強林果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大戰略,堅持調整結構,擴大規模,強化服務,突出特色,堅持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發展的原則,以發展無公害、綠色果椒生產基地為重點,不斷壯大蜜桃、蘋果、花椒產業,積極謀劃發展白脆瓜億元級產業,高起點、高標準建立了葫蘆河流域優質桃、清水河流域優質紅富士、葫蘆河流域新紅星系列優質蘋果、淺山干旱區優質花椒、高山適宜區干果經濟林5個特色林果生產基地,完成低效老果園改造3000畝,實施果園提質增效1.3萬畝。認真做好果品保銷售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強化產銷對接,暢通上行渠道,加強線上銷售,林果產值同比增長13.3%,線上交易量突破10億元;蜜桃銷售16萬噸,產值5.6億元,“秦安蜜桃”出口至RCEP國家,實現外貿出口額1.17億元,跨境電商出口額突破4700萬元,創出了一條干旱山區農民群眾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

五、園區建設加速產業集聚,工業經濟在夯基壘臺中破局起勢。堅持把強工業作為強縣域經濟的戰略舉措,緊扣“三新一高”要求,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制定出臺了《秦安縣“工業強縣”戰略實施方案》和《秦安縣工業強縣表彰獎勵辦法(試行)》,優化土地供應和項目審批流程,落實管家式、保姆式跟蹤服務,積極創造促進工業發展良好營商環境。把園區平臺建設作為深入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先手棋”,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對原有的工業園區進行了優化調整,聚集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向工業短板問題發起攻堅,總投資7.4億元的工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吳川新型建材產業園、宋峽智慧冷鏈物流產業園已入駐企業5家,何川電子信息和智能制造產業園、安伏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標準化廠房逐步建成,“一區四園”發展格局基本成型,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

六、以“節會”為媒搭平臺,“文農旅商”融合促消費穩增收。以“云端賞桃花、碼上游秦安”為主題舉辦了2022年甘肅秦安“云上桃花會”,通過微信小程序“碼上游秦安”等平臺開展云守候賞桃花、在學習強國平臺開通“甘肅秦安桃花開”慢直播,720VR全景云圖賞桃花、“桃花杯”詩詞征文、媒體網紅直播、蜜桃預售等線上活動,各媒體平臺瀏覽量達620多萬人次,收到詩詞征文300多篇,預售秦安蜜桃等農特產品780萬元。精心謀劃舉辦了秦安縣2022女媧文化旅游節,通過女媧祭祀典禮、女媧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壇、參觀考察特色景區、秦腔名家演唱會及大秦腔頒獎典禮、精品文物和女媧文化書畫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美食節等11項內容豐富的活動,吸引游客達15萬余人次,拉動消費8900多萬元,其中餐飲8000多萬元,住宿900多萬元,多角度展現了秦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進一步擴大和提升了秦安女媧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22年9月23日,舉辦了“慶豐收、迎盛會、展特色、促增收”秦安縣慶祝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特色農產品展示推介活動,通過為2021年度十佳農產品營銷優秀企業授牌、17個鎮特色農產品展示推介、現場簽約、直播帶貨、文藝演出和書畫交流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面宣傳推介和提升了秦安蘋果、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等特色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七、創新建立“節點+常態”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增強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緊緊圍繞群眾需求,堅持因地制宜,創新建立“節點+常態”機制,依托元宵節、端午節等“我們的節日”和重要節慶日,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生根,統籌教育、衛生、文化、科技、法律、體育等資源,先后組織開展了春節《領航》傳唱、“我們的節日·元宵節”主題活動、“弘揚雷鋒精神·聚力文明實踐·共享美好生活”2022年學雷鋒志愿服務、端午節“喜迎二十大·志愿我先行”“蜜桃為媒·緣聚七夕”“月滿中秋·情暖秦安”“喜迎二十大·情暖重陽節”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集中示范活動22場次,示范引領各鎮、各行業部門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科普宣傳、健康體檢、幫困助殘、法律服務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4500多場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已成為新形勢下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抓手。聚焦鄉風文明,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廣泛開展“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崇文重教家庭”評選表彰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促進家風建設和鄉風文明。通過常態化開展“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民健身文體活動等,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高全社會文明水平。結合“片區化黨建”和“群眾說事會”,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志愿者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遏制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反對鋪張浪費,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推進移風易俗走深走實,助力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

八、秦安榮獲平安甘肅建設示范縣,更高水平的法治秦安平安建設成效顯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以“五個堅決防止”為底線,推動涉穩風險隱患從末端處置向源頭防范轉變,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確保社會大局持續平穩可控。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扎實開展預防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深入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源頭治理和綜合整治,全面構筑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刑事、治安案件發案連年下降,破案率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廣“主題黨日+群眾說事”“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巷長制+鄉賢理事會”“5+N”多元協同治理、“民情議事+網格化管理”“3個3楓橋式”平安社區、雙“12345”工作法、“一線三化”矛盾化解、平安建設“六字經”等一批基層社會治理秦安品牌,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全面加強,平安秦安、法治秦安建設穩步推進。緊盯群眾需求和“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深化政法領域改革,持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和執法司法責任體系建設,大力實施法治惠民工程,深入開展高風險機構化險工作,切實打造法治化、可預期的司法優質服務產品。2022年4月,榮獲“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肅建設示范縣”。

九、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保障,有效守護了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壓緊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全縣上下團結一心、群防群控、眾志成城;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廣大醫務工作者、黨員干部、公安干警和志愿者等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無私奉獻精神,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積極主動應對數輪新冠病毒疫情沖擊,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強措施連續打贏多輪散發疫情殲滅戰、攻堅戰,有效守護了全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努力做好就醫保障、物資供應、價格穩控,宣傳引導等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十、多人被清華等名校錄取,教育事業在堅持內涵發展中取得長足進步。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力度,落實補助標準和優惠政策,大力推進鄉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實行中心園延伸管理,構建了公辦民辦并舉、普惠為主、覆蓋城鄉、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加強“五項管理”,“一校一策”開展課后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要的學生“兩個全覆蓋”;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和扶持力度,通過“質量連片”“聯盟辦學”等活動,努力構建高效課堂,大力提升了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城區3所初中教育質量齊頭并進,實現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初中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全面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鼓勵和支持各普通高中特色發展,開展備考交流研討、專題示范培訓等活動,形成了“一中優質發展,其他高中均衡發展,教學質量校校開花”的發展格局,全縣高考二本上線2746人,“雙一流”院校錄取255人,清華、北大錄取3人,同時舉辦了高考中考優秀學子“入泮”典禮,弘揚了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激發了廣大學子逐夢未來的奮斗熱情。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