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以來,秦安縣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聚焦全省“四強”行動、“五量”文章,緊扣全市建設文旅農康融合發展試驗區的重大決策部署,立足優勢資源稟賦,準確把握發展大勢,完善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全力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做活做足“旅游+”特色文章,推動文旅農康深度融合,放大文旅綜合效應,激發第三產業新活力,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規劃先行,構建發展藍圖。根據上級要求和全縣實際,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鄉村文化和旅游工作發展的方案,編制了《秦安縣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秦安縣文旅農康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秦安縣建設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實施方案》《秦安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文化旅游專項實施方案》,明確了鄉村文旅發展的近期計劃和遠景目標,為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和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指導遵循。

項目建設,助力融合發展。以打造大地灣國際旅游目的地為抓手,加快重點項目實施,強化產業鏈招商,豐富文旅康養業態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打造秦安旅游品牌。做好項目謀劃,大力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引資活動,通過資源稟賦的實質量轉化,打造文旅農康融合發展新引擎;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康養研學等為特色,謀劃、儲備、建設的文旅農康融合發展項目。截至目前整合項目17個,總投資27.93億元,其中在建項目2個,續建項目11個,謀劃項目4個。其中,世行貸款大地灣遺址—隴城歷史文化名鎮—上關明清特色古街項目已完成古街子項目招標,10月19日啟動了隴城古鎮市政工程合同包的工程建設。朱灣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1299萬元,已完成投資974萬元,計劃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千戶鎮杏樹灣特色旅游項目基本完工,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爭取到2023年打造隴城鎮鳳尾村為省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到2026年,力爭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爭創5個鄉村旅游A級景區。

特色引領,驅動鄉村旅游。全力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因地制宜打造新興業態。文化賦能,建設劉坪鎮田園美術館,將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村民生活等鄉土資源與當代藝術相銜接,讓游客在田園詩畫中留住記憶鄉愁;項目帶動,精心實施王窯鎮劉窯村、云山鎮吳大村、云山鎮赤龍山、王鋪鎮牡丹園、千戶鎮杏樹灣等特色鄉村旅游項目,規劃實施王窯丁山鄉村旅游體驗項目,建設云山鎮文旅農康小鎮項目;資源稟賦,打造王尹鎮郭山村鄉村建設省級示范點、安伏鎮溝門村黨建引領鄉村建設市級示范點、西川鎮牌樓村鄉村治理市級示范點、興國鎮花篅子文農旅融合生態示范點、劉坪周灣村文農旅融合田園綜合體示范點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其中“云山云端花田”“王窯丁山幽境”、千戶老山、中山香山等示范點已成為鄉村旅游打卡勝地,短途探親游、鄉村游一日游、周末休閑游、假日研學游熱度不減。7至9月,游客數量持續攀升,其中6月份游客數量創年內新高,旅游人數29.47萬,鄉村游客數量達12.5萬人,同比增加24.43%,鄉村旅游撐起了旅游事業的“半邊天”。

模式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農戶+產業+旅游”的新模式,以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以鄉村旅游促進農業產業化,規劃建設一批生態旅游休閑型農莊。依托隴城鳳尾村女媧穴居康養民俗村落項目,將風溝景區女媧洞周邊4處洞穴改造為原始部落居民生活體驗館,對風溝口的6戶獨立于周邊村民的民居進行改造,將其中1戶改造為融文化體驗、國學易經養生為一體的伏羲女媧研學基地,其他5戶改造為集吃住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高端民宿,發展農文旅康綜合型旅游產業。持續優化精品鄉村旅游線路,融入周邊、縣內旅游大環線,引領文旅市場復蘇,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相對豐富的王鋪、云山、王窯等鄉鎮,規劃打造“避暑勝地青林溝”“垂釣天堂蘇家壩”“幸福體驗丁家山”等康養品牌,開發“王鋪牡丹園-藜麥種植基地—王鋪青林溝”“鶴山森林公園—劉窯鄉村建設示范村—丁山興隴田園生態山莊”等生態康養游路線,增加“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充實沿線歷史文化內容,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

提質增效,推進品牌建設。以各類重大文化旅游活動為契機,推進文旅農康深度融合。在桃花文化旅游節上,組織15家果品電商企業(合作社)開展“云上桃花會”蜜桃預售活動,累計預售蜜桃520多萬元。精心組織籌備秦安縣2022年女媧文化旅游節、國家桃產業技術體系秦安縣第五屆蜜桃鑒評會、秦安縣農民豐收節等節會活動,利用節會活動持續提升秦安蜜桃、秦安蘋果、秦安花椒的品牌價值,用故事講好農產品,用農產品講好秦安故事。同時,節會期間策劃實施文藝演出、非遺展演、“乒乓球賽”“籃球賽”“象棋賽”等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培育具有影響力的節慶品牌,充分發揮節會、賽事助推旅游、拉動消費的作用。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政策下,積極舉辦“全民健步走”“全縣講解員培訓班”等活動,進一步提振群眾精神面貌、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秦安旅游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加分。注重商品研發,促進精品文創產業發展。依托秦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秦安縣米山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等企業,組織文創人員和加工企業,創意開發出了一批融合秦安歷史文化元素和地標特征的“女媧”“桃木”系列文創產品;依托秦安縣康坡陶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秦安縣興農草編合作社等,培育了一批精品草編、陶藝、木雕旅游文創產品,形成秦安手工IP,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