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山鎮黨委、鎮政府堅持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積極引導農民主動適應新政策、樹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能,在抓好撂荒地整治的基礎上,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扎實推進示范基地建設,為實現全鎮糧食穩產增產打下堅實基礎。

連日來,在黃樹灣流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中山鎮黨委、鎮政府組織黨員干部群眾、種植大戶、種植能手,每天出動各類農機機械和工程機械10臺,扎實開展翻地、旋地、施肥、覆膜等各項工作。同時,對產業路進行砂化。目前,已整理土地1000余畝,完成覆膜600余畝,完成產業路砂化1.5公里。

“黃樹灣流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主要包括中山、下陳、蔚文、簸箕等村2000余畝土地,該基地計劃種植大豆玉米1400畝,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種植800余畝。通過基地示范,創新機制,用懂種植、懂技術的新型農民保證產量,用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式,達到高效輪作、綠色增收、提質增效的目的。”中山鎮相關負責人說。

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圍繞全鎮糧食生產大局,堅持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持續推進撂荒地整治,積極制定《中山鎮2023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成立中山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專班和技術服務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確定主推品種、主推栽培技術,采取領導包區域、技術人員包地塊的分片包干網格化管理模式,將項目任務具體規劃落實到經營主體和種植田塊,做好地膜、種子、肥料、機械等物資準備,在示范點集中展示帶狀復合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在確保種植密度的基礎上,實現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將原來單一作物種植改變為高低作物搭配間作種植,充分發揮邊行優勢,實現玉米產量基本不減的情況下增收一季大豆,是傳統間套種技術的創新發展,也是為擴大大豆種植、提高大豆產能開辟出的新技術路徑。”中山鎮人大主席魏文斌說。
今年以來,中山鎮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為保障全鎮糧食安全、增加農業效益、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認真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充分發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田多收、穩糧增收、一種多效、用養結合”的技術優勢,持續守好糧食安全的“責任田”、護好人民群眾的“糧袋子”,實現糧食生產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總體目標任務,推動全鎮糧食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