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今年以來,秦安縣因地制宜、堅持在特色產業上做文章,聚焦“甘味”品牌建設,以“產業興旺”為目標,把培育發展白脆瓜種植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抓手,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種植白脆瓜,大力發展白脆瓜設施農業以及旱地白脆瓜種植,持續推進全縣林果產業提質增效。

五月,正是秦安縣白脆瓜大量搶“鮮”上市的季節,瓜農迎來了今年的首個“豐收季”。走進安伏鎮安川村大棚,只見一株株的瓜苗上已經掛滿了脆瓜,圓圓的,胖胖的,像個“白蛋蛋”等待采摘上市。“現在有大棚80座,主要分為個人和集體經營。采用選種育苗、科學的田間管理,并且向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能手請教學習,已形成了本地特色,目前最先種植的一批白脆瓜已陸續采摘。”安伏鎮安川村主任安喜平告訴記者。

西川鎮安坪村是傳統白脆瓜產區,今年共建成白脆瓜種植大棚119個,面積55畝。由村干部帶頭,帶動群眾和種植大戶承包,72個大棚由村民承包,47個大棚由村集體成立合作社自主經營,畝產由露地的1800斤提高至近3000斤。安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安保存介紹道:“咱這瓜從綠完全變白就算熟了,你聞聞絕對香,吃起來不僅甜,最重要的是脆。我們這邊種植的品種主要是新甜24號和甜玉200。”

葉堡鎮堅持黨建引領,借助“主題黨日”、群眾說事會詳細了解群眾意愿,積極動員群眾自發種植白脆瓜,形成了連片帶動發展白脆瓜產業模式。有20余年白脆瓜種植經驗的葉成龍今年種植了5個大棚,“今年,在政府的品牌宣傳和技術指導下,市場行情特別好,訂單特別多,來大棚采摘的人也特別多,白脆瓜產業的經濟效益確實好。按照今年白脆瓜市場價格,預計這一茬摘收完收入應該有5萬余元。”葉成龍告訴記者。

興豐鎮把白脆瓜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調整全鎮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增加農民群眾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在燕灣、朱李、陽坡、上陳等村整理土地 90余畝,建成設施大棚 132 座。安灣村黨支部書記陳建忠介紹道:“富安蔬菜大棚合作社為安灣村黨支部領辦,建有大棚24座,預計為村集體經濟實現年收入40至50余萬元。”

秦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白脆瓜技術指導和品質管理,針對白脆瓜不同生長階段、關鍵節點,邀請種植能手和鄉土專家,從秧苗選取、技術服務以及科學管理等方面入手,對白脆瓜種植關鍵管理技術如水肥管理、空氣流通、溫度調節、授粉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內容作了詳細講解,扎實開展了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全力提升白脆瓜種植的專業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按照“政府主導、農戶參與、社會共建”的方式,結合各鎮村情實際,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建棚、統一生產、統一品種、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原則,專門設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包裝,將大地灣遺址、女媧祠等代表的秦安古跡巧妙地融入秦安優質農產品白脆瓜的包裝設計中,更為特別的是,上面印有二維碼,通過識別可以詳細了解全縣所有白脆瓜基地的種植情況,便于消費者獲悉選擇,自上市以來就贏得了許多消費者的好評。

據了解,為加快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持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繼秦安蜜桃、秦安蘋果、秦安花椒之后,秦安縣委縣政府全面謀劃打造秦安白脆瓜億元產業,在全縣15鎮建成白脆瓜產業基地23個,占地面積1230畝,建造大棚1525座,預計可生產白脆瓜1116噸,產值達2232萬元。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