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蓮花鎮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市、縣會議精神,以黨建為引領,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農業產業發展力、美麗鄉村吸引力、基層治理創新力和集體經濟新活力,為全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黨建引領,激活基層組織“一池春水”。認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培訓,深入學習貫徹省市縣黨代會精神,舉辦各類培訓班、輪訓班5期。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扛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制定并完善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結合鎮情、村情實際,細化了工作措施。組建了產業發展、安全檢查、項目建設、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整治5個工作專班,以袁山、湫果等6個村為重點,督促其余20個村按照標準不降,質量不降的要求,一體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考核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對2022年考核排名靠后的范墩村、姚洼村、小戶村3個黨組織負責人進行約談,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精準發力,疏浚農業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下大力氣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復耕復種一批、代耕代種一批、兜底托管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整治思路,在鞏固2022年完成的2311畝撂荒地整治的基礎上,以連片撂荒地整治為重點,進一步摸清底數,截至目前,已整治撂荒地216畝。高標準打造了吳灣村500畝冬小麥種植示范點,董新村500畝玉米種植基地建設高質量完成。堅持把果園提質增效擺在林果產業優質高效發展的首位,以馮溝村五組、八組、九組265戶800多畝連片果園為“主陣地”,試點推廣了水肥一體化項目。有序推進南山流域千畝蘋果產業提質增效,集中連片搭建果園防雹網300畝,林果等經濟作物防范氣象災害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依托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上河、大莊、新莊灣、蓮花和馮溝等8村建成了總面積3700畝的秦安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按照“六個統一”的原則,采取“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方式,著力構建“示范一線、輻射一片、帶動全鎮”的產業發展格局,在馮溝、仁義建成白脆瓜種植大棚203座,為全鎮產業優化調整,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探索了新路子。

因地制宜,打造能記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以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為抓手,全面鋪開花卉覆蓋行動。大地灣連接線上河段研學基地成為全鎮中、小學生拓展知識的“試驗田”。鎮區入口人文景觀雕塑群塑造工程前期工作已基本結束,正在委托第三方進行人物雕塑形象設計工作。持續擦亮“全省最美農村公路”底色,高標準完成蓮四路、蔡蓮路地塊整理、覆膜17公里,點播香雪球、藍目菊、金盞菊等花籽400公斤,栽植冬青、藤本月季、高桿月季等苗木6200余株,刷白行道樹4萬多株,修剪3萬余株。“誠信桑川”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有條不紊開展,創新監管方式,聘任131名黨員、志愿者、群眾代表為“環境衛生監督員”,“找茬”促整改,保潔促提升。通過“一手抓鄉村硬環境建設,一手抓鄉村軟環境優化”的一系列舉措,全鎮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一幕幕美麗的鄉村環境不僅“喚醒”了老百姓心底的鄉愁和鄉情,更點燃了大家美化家鄉,打造更美人居環境的信心與動力。

不拘一格,建立春風化雨的基層治理模式。在總結“主題黨日+群眾說事會”的基礎上,堅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為根本方式,將“三治融合”作為社會治理基礎性工程,逐步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組建鄉賢理事會16個,聘任鄉賢360余名。進一步激發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矛盾糾紛化解等方面的主觀能動性,讓村民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發揮商會力量,發掘蓮花籍在外經商創業群體資源,激發在外經商創業人士參與家鄉建設熱情,以自身所長服務家鄉所需,凝聚鄉村振興新的力量。新疆、蘭州商會助力白脆瓜銷售1萬多斤,為全鎮商會樹立了榜樣。

多措并舉,打造各具特色的村集體發展新路徑。探索形成涵蓋種植業、養殖業、農耕農機服務業等7大產業5種類型(盤活增值、資源利用、項目引導、市場帶動、服務創收)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今年以來,為有效解決山區村因交通不便、水資源短缺等客觀條件制約村集體在產業發展上受限的問題,鎮政府以發展白脆瓜大棚為契機,指導湫果村、雙廟村、灣兒村等20個村,采取租賃馮溝、仁義的白脆瓜大棚的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20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年收入214萬元。通過果蔬集散基地帶動、設施農業引領、電商中心和東部新城商貿物流園助推,全鎮26個村為各自村集體經濟發展找準了新路子。截至目前,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46萬元。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