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魏店鎮堅持黨建領航,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與培養鍛煉干部、產業發展、糧食安全、文農旅融合發展、固定資產累積相結合,創新機制,探索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推動黨建工作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互融共促。
“雙掛鉤”激發干勁。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培養鍛煉干部相結合,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干部獎勵報酬、識別優秀黨支部掛鉤機制,不斷激發村干部主動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干勁,讓干部有奔頭、嘗甜頭。按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為“一般村”“富裕村”,將年度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量比例,作為村干部報酬獎勵的參考系數和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真正讓富裕村的黨支部和黨員干部物質和精神上更“富”一點。
“隨著村集體經濟發展‘雙掛鉤’機制的建立,村干部工作作風、精神面貌有了較大變化,思想上由‘要我干’變為‘我要干’,我鎮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培養鍛煉干部的目標導向更加清晰,進一步激發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村級造血功能。”魏店鎮黨委副書記王永強介紹道。

“強產業”助力創收。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發展壯大主導產業相結合,充分發揮蘋果主導產業優勢,建立“黨支部果園托管+支部黨員蘋果代辦”機制,引導果農以果園入股,加入合作社,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魏坡村互助協會黨支部統一對500畝果園進行試點“托管”,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改造、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等管理模式,支持支部黨員和鎮內貴園宏等果品企業參與托管服務,陳莊、吊川、伏峽、王窯等4村聯合建立果品集散市場和電商服務平臺,設置南北兩山收購點各1處,提供果品收購儲藏、代辦代銷、住宿、餐飲等服務。

“實行果園托管后,通過集中連片整合土地,閑置資源被充分利用,不僅對‘魏店高山優質蘋果’品牌建設和發展壯大主導產業起到推動作用,村集體還可獲取代辦服務收益,并將村集體資金入股到果庫企業進行分紅,確保了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蔽旱赕偢辨傞L劉林林說。
“有些果農年老體弱沒有能力管,年輕人外出務工沒有時間管,流轉給別人不放心,撂荒不管自己又不甘心,散戶經營存在規模小、管理弱、品質低、銷售難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托管服務使得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村民不僅可以享受果園承包權帶來的保底收入,閑時還可在家門口增加務工收入。”魏店鎮大灣村黨支部書記任亞紅說。

“保糧安”盤活土地。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保障糧食安全底線任務相結合,建立產業基地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負責,魏坡、四咀、張坡等村集中連片整治撂荒地,規模化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2000余畝,龐溝、梨樹、龍王廟等村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2000余畝。

“我鎮通過黨委引路、支部領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強化黨建引領,在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同時,既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又帶動了農戶增收。”魏店鎮黨委副書記王永強說。

“文農旅”融合發展。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文農旅融合發展相結合,建立鄉村振興示范帶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在川區村,以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特色文化為靈魂,將蘋果、蜜桃、大棚白脆瓜等3個基地建設與絲路、紅色、廉政、農耕、秦腔等5種文化深度融合,建成古絲綢之路上的顯親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帶,著力打造魏店特色的“一帶一路”,探索制定了“1122”的產業發展模式,形成了產業、生態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建成“長安驛”“黨員教育基地”“十里桃花十里景”等景觀節點,打造集觀賞、采摘、休閑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豐富“桃花節”“豐收節”等節慶活動,形成產、銷、游一體化的鄉村旅游產業鏈。

“張坡、大灣等村發揮文化帶動作用,把傳統文化潛力轉化為經濟力量,采取‘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模式,成立秦腔文化劇團,將集體產業和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發展攤點經濟、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助力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蔽旱赕偢辨傞L宋瑞麗介紹道。

“優服務”積累資產。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級固定資產使用相結合,建立農機農業服務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魏坡、張坡等村成立農機聯合社,按照“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機社會服務”模式,整合利用村集體積累資金,由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購置大型耕播機械,面向社會統一開展機械化耕作有償服務。

“農機不僅服務于本鎮集體農業生產,還通過出租農機具和提供農業托管等服務輻射到周邊地區,極大增強了村集體經濟自身的‘造血’功能!蔽旱赕傓r機聯合社負責人說道。(編輯:李曉兵 責編:路淑娟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