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題記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

故鄉情懷、鄉愁情結根植于每個中國人的血脈,對于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來說故鄉就是根,是永遠割舍不了的情結。在秦安,有這樣一位外出青年,他心系故鄉熱土,常懷感恩之心,在創業成功的同時,不忘社會責任,扶危濟困,古道熱腸,盡顯俠骨柔情。他就是千戶鎮永安村村民周彥輝。


愛有聲,恰似馨風不停。凡人善舉,彰顯人性的力量和光輝,更是這個時代的亮色和追尋的坐標。周彥輝,1983年出生于秦安縣千戶鎮永安村一戶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窮,靠父親討飯養活一家人,正是因為如此,做生意賺錢養家的想法一早便在周彥輝心里萌芽,不僅是讓自己家里過上好日子,也要回饋幫助過他們的那些父老鄉親。就這樣,上學之余,他便開始做起了小本生意。起初,他收過頭發、豬毛,后來賣菜,跑車,收糧食,賣煤炭等等,然而往往得來的是失敗,看著別人的生活蒸蒸日上,他陷入了沉思。痛定思痛,他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背起行囊離開家鄉外出謀生。行走他鄉,靠著西北孩子吃苦耐勞,踏實認真的品質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在經商創業道路上艱苦打拼的同時,周彥輝始終關注著家鄉的建設,通過捐款捐物、助學助老等多種形式反哺家鄉、奉獻社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期間,遠在新疆的周彥輝一直心系家鄉,恨不得馬上回家幫忙,可受交通管控,回不去,沒法第一時間趕回家鄉的他心急如焚。為了能盡快幫助家鄉,他果斷把當年準備投資生意的存款拿出來采購礦泉水、方便面、大米等抗疫物資,后又經過各種渠道聯系,將這批物資順利捐贈到縣紅十字會,為家鄉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持和幫助。他愛心捐助的行為彰顯了心系家鄉、共克時艱的大愛精神和情懷,詮釋了無私奉獻、回饋社會的責任擔當,也讓家鄉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堅定了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近年來,周彥輝不少為村里做貢獻,扶貧濟困、抗疫攻堅、興學助教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他致富不忘家鄉父老,為村上的事出錢出力,我們都要感謝他。”千戶鎮永安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繼昌說道。

一個歷經坎坷的人,最是知道絕望的滋味,也最珍惜風雨過后的彩虹。周彥輝說:“主要就是以前討飯特別可憐,吃過苦,受過罪,好心人幫助過我,如果不是他們,我早都餓死了,所以我要想盡一切辦法回報這些父老鄉親。”

愛有光,恰若曦和普照。愛是一種溫暖,獻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每年冬天,我都要專門下來,看望一下沒人照看的老人,貧困的學生。”多年在外摸爬滾打的經歷,加深了周彥輝對“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理念的認知。他始終相信,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只有下大力氣發展村級教育事業,不斷提升鄉村學校辦學質量,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代代貧、代代窮的現象。為此,他以責無旁貸、捐資助學的社會責任感,盡己所能。為支持村上的教育,幫助廣大學子,周彥輝每年都要回村上開展愛心助學活動,為村上的學生籌錢捐物。同時,聯系走訪家鄉貧困學生,為他們送去助學金及愛心物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教育事業發展,踐行社會責任,幫助廣大學子實現人生夢想,推動形成重教興學的良好氛圍。

一次,周彥輝的孩子和班里同學發生了沖突,爭吵期間,同學自豪地說:“我爸爸是大老板,我家里開豪車住洋房,你家里有什么?”當著同學的面,周彥輝的兒子說:“我的爸爸雖然不是大老板,我們家沒有買房子車子,但是我的爸爸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每年都要回我們老家看望孤寡老人、貧困孩子,為他們捐資助物,送去關愛,有這樣的爸爸,我感到很自豪。”聽了這件事后,周彥輝心頭為之一震,他沒想到,不知不覺中自己竟成了孩子眼中的英雄爸爸。

周彥輝說:“我自己沒文化,吃了沒讀書的苦,大家都是用文化來教育別人,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也有愛心,并將這種美德傳遞下去。”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不以善小而不為,是對且快樂的,所有付出,都有意義,花會沿路盛開。現如今,周彥輝所付出的努力,所資助的那些孩子就像曾經播下的種子在慢慢長成參天大樹,而他卻希望屬于自己的這棵大樹能為更多的人提供庇護。“能夠力所能及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這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幫助別人,我內心得到寧靜,也收獲快樂。”周彥輝告訴記者。

愛有力,恰如巨臂接續。生于斯,長于斯。無論飛得多高多遠,家鄉才是出發的地方。“人這一生,一定要做出些對別人、對社會有意義的事。現在賺了些錢,就是給我一個更好的機會,能為大家多做點事、為家鄉作出自己應該的貢獻。”多年來,周彥輝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這份厚重的承諾。

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到傍晚的最后一片晚霞,為了城市的衛生清潔,無論嚴寒酷暑,環衛工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每每看到被清理得干凈整潔的路面,周彥輝就聯想到自己小時候,鄉下長大的他走慣了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是他的生活常態,偶爾跟著父親進城,城里平坦寬廣的柏油馬路讓他流連忘返,他暗自發誓,未來有能力了一定要幫家鄉修路,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他也完成了小時候的心愿,幫助家鄉修通了水路,方便了村民出行。現如今每天穿梭在干凈整潔的馬路上,他再次心生惦念,想到一線環衛工人的辛苦付出,他就想力所能及幫他們做點實事,今年1月,周彥輝再次從遠在千里的新疆專程開車帶來親自挑選的御寒服、裝有保溫杯、手套的保溫套盒、干果等價值6萬余元的“暖冬禮包”,親手將它們送到了我縣一線環衛工人的手中,為他們送去寒冬的關懷與溫暖。

平凡的人生,平凡的語言,平凡的善舉,傳遞的是最樸素的人間真情,周彥輝身處平凡,卻心懷大愛。說起這條慈善公益路,周彥輝擲地有聲地說:“這件事,我已經堅持了快十年了。未來還會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士回來家鄉,繼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并不是為了一份榮譽,一面錦旗。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微小的,但如果很多人一起做事,我們的家鄉一定會越來越好。”

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有限的,但不代表他所散發的光和熱就會被掩蓋,他所創造的價值也會為正處于黑暗中的人帶去光亮,周彥輝在追求自己的價值的同時,也在溫暖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天色漸晚,周彥輝又提著米、面等愛心物資,步伐堅定地穿梭于萬家燈火中。(編輯:路淑娟 責編:李曉兵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