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要先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近年來,秦安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舉措,在推動林果主導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積極推進以白脆瓜、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等為主的特色種植,形成了特色產業“多點開花”的發展格局,為實現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夯實了基礎。

室外,數九寒天;棚內,生機盎然。眼下,走進秦安縣五營鎮張塬白脆瓜種植基地,大棚內白脆瓜長勢喜人,即將上市銷售。秦安白脆瓜種植歷史悠久,但群眾零散種植,未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針對這一現狀,秦安縣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將發展設施白脆瓜特色產業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相結合,采取“政府主導、農戶參與、社會共建、集體增收”的思路,在全縣14個鎮打造白脆瓜種植基地23個,建成鋼架大棚1281座,初步形成3個集中連片的產業帶,輻射帶動全縣白脆瓜產業規模化、園區化和設施化發展。

秦安縣按照“統一規劃、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點線齊抓、整體推進”的思路和“優化品種布局、高標準建園、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示范基地建設,先后在魏店、郭嘉、安伏、西川、王尹等鎮蘋果主產區啟動實施蘋果綠色標準化提質增效示范基地建設1萬畝;在劉坪、興國、五營蜜桃主產區實施現代蜜桃綜合提升項目8000畝,建設興國鎮南山流域優質蜜桃生產基地2000畝,打造劉坪鎮智慧桃園6000畝;在五營鎮蔡河村、中山鎮東寨村、興豐鎮燕灣村建立花椒良種繁育圃100畝,在魏店鎮張坡村、五營鎮麻溝村建設花椒標準化示范基地1000畝,在王窯、千戶鎮完成花椒提質增效6000畝,實現適宜種植區域全覆蓋。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解決了高質量“產”的問題,還要想辦法如何能“紅火火”地銷出去。秦安縣把“賣得出”“賣得好”作為發展產業的重中之重,重新組建了秦安果品協會,統一標準生產、品牌策略、渠道營銷,200余家經營主體擁有自主品牌,“秦安蘋果”、“秦安蜜桃”分別獲甘味品牌“特別特”、“好中優”稱號,形成了“甘味品牌+農產品區域公共服務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的品牌體系建設新高地。
積極搭建“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交流平臺,引導企業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先后推出“山野菜系列”、“清油火鍋料系列”、“花椒芽菜辣醬系列”、“大紅袍花椒系列”、“調味料系列”五大系列30多個花椒系列產品,全縣已注冊的花椒商標達10多種,其中“隴水盛源”花椒芽醬、“興馨”花椒產品先后獲評甘肅名牌產品。

打好延鏈補鏈強鏈組合拳,積極扶持發展以蘋果等果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4家,果品貯藏庫105座,各類簡易果窖11798個,年貯藏果品32萬噸,發展各類果業專業合作社792個,花椒農民專業合作社32家、家庭農場80家,果業家庭農場115個,果品專業市場32個,果品經紀人3400多人,初步形成了產、貯、運、銷為一體的果椒產業體系。

一路耕耘,一路前行。秦安縣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從容運筆、加速前行。2023年,全縣林果總面積達90.93萬畝,總產量103.86萬噸,總產值達33.61億元。秦安縣不斷夯實生產體系、健全加工體系、創新營銷體系,初步形成了規模優勢突出、區域優勢明顯、加工體系健全、品牌效益凸顯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 (編輯:李曉兵 責編:路淑娟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