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春以來,秦安縣中山鎮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將春耕備耕作為夯實全年糧食安全生產的第一場硬仗,把“保地”作為保障糧食“增產”的基礎,不斷增強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結合撂荒地整治,充分發揮單作玉米高效增收的優勢,持續守好糧食安全的“責任田”、護好人民群眾的“糧袋子”,實現糧食生產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總體目標任務,推動全鎮糧食安全工作再上新臺階。

黃樹灣流域單作玉米種植基地位于中山鎮中部,涉及中山、余王、下陳、蔚文、簸箕、元豐6村,該基地計劃種植單作玉米800畝,示范帶動周邊景家、蘇峽、東寨、孫趙、姚溝、縣灣、后溝等20村合作社及農戶分散種植單作玉米6000畝。通過基地示范,創新機制,用懂種植、懂技術的新型農民保證產量,用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式,達到高效輪作、綠色增收、提質增效的目的。

中山鎮人大主席魏文斌告訴記者:“自三月份以來,我們先后動用機械12臺,人工300余次,對土地進行深耕、覆膜、播種,使用各類化肥60余噸,現在玉米已全部出苗。預計玉米產量可達500噸,可為周邊400農戶帶來150萬收入。”

同時,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圍繞全縣糧食生產大局,堅持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持續推進撂荒地整治,積極制定《中山鎮2024年黃樹灣流域單作玉米種植實施方案》,成立中山鎮黃樹灣流域單作玉米種植工作專班和技術服務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確定主推品種、主推栽培技術,采取“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的模式,采用領導包區域、技術人員包地塊的分片包干網格化管理方式,將項目任務具體規劃落實到經營主體和種植田塊,做好地膜、種子、肥料、機械等物資準備,在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單作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在確保種植密度的基礎上,實現玉米增產增收。(編輯:白寶林 責編:路淑娟 編審:王小濤)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