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秦安縣王尹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全鎮設施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呈現點多、面廣、標準高、效益好的發展態勢,真正實現群眾收入持續增長,經濟效益逐年提升。
在王尹鎮李磨村溫室大棚施工現場,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工作,爭取在規定時間內準時交工。

“大棚于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現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上棉被、拉電、接水工作,預計于今年6月中旬全部完工。”項目負責人辛育告訴記者。
產業發展是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王尹鎮緊緊圍繞“興產業、帶就業、促增收”的發展思路,多措并舉、多點發力,不斷在“大棚經濟”上做文章,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推廣種植技術、合理安排種植茬口、調優品種、提升產業效益,推動產業發展與群眾致富深度融合,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王尹鎮緊盯全縣白脆瓜第四大支柱產業,堅持“合理布局、規模發展,優化結構、錯峰上市”的原則,著力打造康尹—尹褚路沿線設施農業綜合發展示范帶,建設以尹川、李磨、馬河村為重點的設施白脆瓜產業基地建設,建成高標準鋼架大棚219座,打造張底村設施玲瓏小番茄基地,建成標準化冬暖棚9座,打造李磨村福琪4088型西紅柿基地,建成裝配式冬暖日光溫室3座,走出了一條“規模化布局、品牌化打造、產業化發展、訂單式服務”的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子。”王尹鎮副鎮長安亮介紹道。

從“小菜園”到“大溫棚”,從農戶“單打獨斗”到形成規模“抱團發展”,王尹鎮把發展“大棚經濟”作為農戶們的致富窗口、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金鑰匙”,不僅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還帶動區域發揮優勢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一棚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切實提高群眾收入,使溫室大棚真正成為群眾的“小康棚”。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