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說:“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整合各種資源,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基層治理千頭萬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權益,涉及多方主體。基層黨建是抓好基層工作的牛鼻子,是推動黨的領導在基層落實落細的重要基石,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重要抓手。社區作為服務群眾的排頭兵,如何在基層治理中發揮大黨建格局作用,進一步凝聚與基層黨委、政府,共建單位,職能部門的多元治理合力,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做基層服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秦安縣興國鎮立足轄區實際,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創建零距離服務型社區,讓社區服務更有力度、更有效度、更有溫度。

激發居民自治活力,破解小區難與患。秦安縣現有住宅小區146個,其中老舊小區90個,且多數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家屬樓,老舊小區治理也就成為了社會治理的一項難點和重點工作。為此,北關社區精心指導轄區計生局家屬樓、華潤、建園等老舊小區,充分發揮業主主人翁意識,調動人人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及時成立了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組織業主參與小區的事務,加深了業主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了小區的凝聚力,切實提升了小區的治理水平。“我在這個小區住了10多年了,見證了小區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前小區環境臟亂差,樓道單元門損壞,樓道燈不亮,自行車、電動車擺放秩序混亂、飛線充電問題突出。如今經過改造后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計生局家屬樓業主何天明說。
北關社區黨委書記龐小芳說:“我們聚焦轄區疑難點,經常組織居民、共建單位召開議事參事會議,共同討論小區治理點子,鼓勵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建設宜居整潔、安全綠色小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群眾居住環境。下一步,我們將對四司巷8個連片老舊小區進行集中整治并整合,聘請專業物業服務公司,以收取低廉的物業費開展優質、高效的服務,切實改善該區域的居住面貌。”

做實民生“微實事”,化解群眾“急難愁”。映南社區轄區體育新村主巷道塌陷,社區黨委負責人何朝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建材市場和物業公司,拉起警戒線,搭起架管支撐墻體。由于體育新村屬于居民聚集區,主巷道硬化無法納入城市道路管網建設項目,他主動聯系三家施工單位分別做預算,看哪家預算低,施工質量好。預算做好后,通過“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模式,多次與相關部門協商,最終爭取補助資金7萬元,通過政府補助和居民自籌的方式,體育新村主巷道得到了硬化,鋪設了排水管,改善了居民出行問題,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確實被何書記的精神打動了,一個基層社區書記,能為一個無法納入政府項目的巷道整治跑前跑后,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我們愿意零利潤做預算,我們干!”施工方負責人說。
“這個巷道之前,路面坑坑洼洼,下水蓋板多處損毀。現在下水鋪了管道,路面也很平整,老人小孩出行很方便,這次社區幫了我們大忙。”體育新村住戶袁富強說。

“為民排憂情深似海”這面鮮艷的錦旗就掛在映南社區榮譽墻上,這只是映南社區為民辦實事的冰山一角,也充分體現了社區“系群眾之所困、思群眾之所急、干群眾之所盼”的為民情懷。
結對共建共促進,服務居民心連心。一直以來,興國鎮各社區注重把“多條線”擰成“一股繩”,整體謀劃、統籌推進,最大限度整合社區和轄區企事業單位各類資源,以解難題、辦實事為基線,以充分體現黨員服務于民意識為宗旨,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為目標。

何川社區積極關愛未成年人,主動探索“青春合伙人”模式,聯合青年志愿者協會先后申請了深圳花樣盛年基金會、廣州德基金、暖流基金、揚帆公益等多家公益基金會的幫扶項目,并與基金會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積極爭取公益項目和公益物資在社區落地,利用寒暑假開展“七彩假期”特色活動,為中小學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贈送愛心物資,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目前,8個社區與121家結對共建單位開展志愿服務和主題系列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蔡店社區結合黨建品牌,聯合共建單位利用傳統節日、節假日定期開展迎新春送春聯、文藝表演、書畫交流、象棋比賽等文化娛樂活動,鼓勵社區居民群眾積極參加,通過多元化服務,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增進鄰里感情,為社區居民創造一個歡樂和諧的交流平臺,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提升社區“大家庭”的凝聚力、歸屬感和認同感,有力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凝聚“新”引力,激發“新”動能。興國鎮重視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關心關愛,完善網格化服務站點體系,優化服務設施功能布局。在何川社區成立了秦安縣新興領域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為新就業群體免費提供飲水就餐、休閑娛樂、健康體測、手機充電、應急維修、飲水歇腳等溫馨服務,將新業態、就業群體以“最熟悉的陌生人”姿態悄然融入城市、融入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獨特作用。各社區吸納新興領域骨干擔任兼職網格員,開展平安建設、文明宣傳、城市環境和食品衛生監督、公共設施問題反饋、助老扶弱等志愿服務活動,讓新興領域從業者逐步成為城市發展和基層治理的新力量。
戶外工作者高旭鵬說:“感謝新興領域服務中心一直以來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一直惦記著我們的生活所需,讓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