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秦安縣王鋪鎮不斷調整種植結構,探索新型種植模式,考慮到原原種具有傳代穩定性、保持品種純度和防止病蟲害的能力,今年引進了馬鈴薯原原種種植的最新技術,讓小小的馬鈴薯原原種成為致富的“金蛋蛋”。
走進王鋪鎮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基地,工作人員正忙碌地穿梭在各個苗棚里,進行人工壓苗讓根莖部與土壤均勻接觸,以便快速吸收水分。“現在正是馬鈴薯原原種幼苗定苗生長的階段,對生長環境溫度、濕度的要求比較高,同時也是病蟲害多發的階段。工作人員根據棚內的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澆水、施肥、施藥、通風等操作,確保馬鈴薯原原種幼苗正常生長。目前,已有3座大棚已出苗,長勢喜人。”王鋪鎮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基地負責人說。

馬鈴薯原原種,也被稱為微型薯,是指用脫毒的試管苗移栽或扦插最初生產的種薯,個頭較小,是專門用于繁育高質量馬鈴薯“后代”的種薯。王鋪鎮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基地占地10畝,建有南北通透簡易大棚10座,共投資120萬元,已于5月中旬完工,6月中旬種植完成,預計9月底收割。
“每年可種植兩次,按照標準種植,每平方米220株,共能栽種100萬株,根據當前原原種價格0.5元每個,年產值約150萬元,可種植馬鈴薯原種900畝,在保持品種優良的基礎上,大大降低種植成本,有效帶動群眾增收、鄉村致富。”王鋪鎮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培育基地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利益聯結新模式,廣泛應用霧培、蛭石及椰糠離地基質栽培等原原種栽培技術,全面應用“脫毒種薯+雙白膜覆蓋+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專業化耕作”的“五統一”原種擴繁技術,成效顯著。已形成了從脫毒馬鈴薯種苗、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到馬鈴薯原種推廣大田種植的產業培育鏈條。
下一步,王鋪鎮將繼續擴大馬鈴薯種植規模,同時為周邊有能力且感興趣的農戶提供技術服務,鼓勵農戶利用自家莊前屋后零散土地發展馬鈴薯原原種種植產業,帶領更多農戶通過馬鈴薯原原種種植走上增收致富路。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