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吹麥浪豐收景,鄉村田野滿地黃。金色的六月,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日前,云山良種場300余畝冬小麥成熟開鐮收割,秦安縣積極抓住晴好天氣搶收小麥,確保小麥顆粒歸倉。
湛藍的天空映襯著金色的麥田、滾滾的麥浪、沉甸甸的麥穗,大型收割機在田野間來回穿梭,割麥、脫粒一氣呵成,飽滿的麥粒從收獲倉傾瀉而下,并裝上運糧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麥香,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豐收的景象。

云山良種場冬小麥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基地位于云山鎮葛趙村,種植冬小麥面積達308畝,該基地集成應用測土配方施肥、藥劑拌種、精量半精量播種、病蟲害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技術措施,示范推廣了中梁50、53,蘭天36、37、722,天選50、54,蘭大211等冬小麥優良品種,應用寬幅勻播機、全膜覆土穴播作業機、植保無人機等機械設備,開展小麥新技術、新模式的展示示范。同時建設小麥新品種引進對比試驗、冬小麥新品種對比篩選試驗、新材料納米Fe微肥增產效果試驗和納米Fe微肥化肥減量試驗,并對上年已篩選出的優質品種進行擴繁。

云山良種場場長陳永祥介紹說:“今年我們場良繁冬小麥優質品種308畝,主繁品種有蘭天37號、蘭大211、中梁48號、中梁50號、天選54號、天選78號等,這些品種具有抗干旱、抗凍、抗倒伏、抗病蟲害等優點,在我縣表現出了較好的增產優勢。”
“今天我們在這里開展良種繁育田的機械化收獲,目的是通過聯合收割機高效率作業,提高良種的收獲質量,做到龍口奪糧,顆粒歸倉,確保良種繁育田的種子質量。”秦安縣農技中心研究員馮世杰告訴記者。

近年來,秦安縣全面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糧食安全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聚焦重點區域,緊盯主要品種,補齊關鍵短板,突出提升冬小麥生產能力和單產水平,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以解決技術難點為突破口,促進農機農藝有機融合,全面開展新品種與綠色高質高效技術集成示范展示,有效提升了全縣冬小麥的種植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助推小麥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