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風拂秦安 發展新潮逐浪高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秦安縣全面深化改革紀實

2018—2023,改革春風化雨,發展日新月異。
五年間,秦安的發展,始終浸潤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切關懷之中。
五年間,秦安的改革,始終緊跟時代潮流,在貫徹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的進程中鐫刻下拼搏奮進的華章。

經濟騰飛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勇于中流擊水,在變革與創新中擔當,開啟新使命,奏響新樂章。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致力于將秦安縣打造成全國林果產業優勢區、全省縣域電子信息和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區、綠色建材生產供應區,積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有升、總體趨好態勢。生產總值完成103.3億元,歷史性跨入“百億強縣”。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民生改善百姓福祉日益增進
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聚焦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秦安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教育提質,人才培養成效卓著。綠樹繁花的掩映中,一幢幢現代化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整潔的教室內,孩子們聚精會神,書聲瑯瑯;色彩明朗的塑膠操場上,孩子們興高采烈奔跑跳躍、嬉笑玩耍......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日益改善,鄉村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園區+走教”制度的實施,將優質教育資源有效整合,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全縣教育事業正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
——醫療優化,健康保障更加有力。信息化、智慧醫療體系串聯起全縣人民的健康保障線;上門醫療服務,解決了鄉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將健康知識與關愛送到村民的心坎上;東西部協作醫療項目在秦安落地生根,為秦安的醫療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縣衛生健康事業駛入更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就業提效,工作崗位持續擴充。一家家企業工廠有序運轉,群眾得以家門口就業;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引導求職者積極應聘;政策宣傳的活動現場,人們認真聆聽,信心滿滿......各類就業招聘會接連舉辦,就業信息平臺不斷完善,就業渠道愈發暢通;技能培訓、就業推薦,將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各類城鄉勞動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人民群眾在就業中收獲幸福與希望。
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溫度、握得住的幸福,是改革推動下秦安縣發展的顯著跨越,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時代浪潮中呈上的出色答卷。

黨建領航組織活力充分激發
緊盯新形勢、新任務,大力實施“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工程”,開展“新思想領航、帶頭人培優、黨支部創先、分領域增效、村經濟突破、先鋒隊建功”六大行動,實現了黨建與各項工作的深度融合。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員隊伍素質,構建起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格局。黨建領航下,各類組織煥發新生機,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群眾參與熱情高漲,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黨建領航不僅提升了秦安縣的治理效能,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生態宜居城鄉環境優美如畫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舉目皆綠滿目皆景。
葫蘆河兩岸翠影搖曳,水波粼粼風光旖旎;鳳山景區綠樹成蔭蔥郁繁茂,人與自然相得益彰;大地灣遺址歷史韻味悠長,人文之美引人入勝;萬畝桃林郁郁蔥蔥,果實掛滿枝頭,粉嫩誘人;鄉村旅游日益興旺,游客們紛至沓來,體驗田園生活,感受鄉村魅力……放眼成紀大地,人間煙火詩意盎然,發展態勢蒸蒸日上。

新風撲面文明之花遍地盛開
街巷之間,文化墻繪色彩斑斕,講述著古今佳話,一墻一故事,傳遞正能量;鄰里和睦,笑語盈盈,互助互愛成風尚,共筑和諧溫馨家園;河畔步道,晨跑夜走,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稍等一下,別著急,請在綠燈后再過馬路。”這是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的安全出行提示。“立秋了,早晚涼,外出要注意添衣,家里有什么事情,隨時給我們打電話。”這是社區助老志愿者的溫馨提醒。……從文明交通勸導到助老服務上門……在秦安,“紅馬甲”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志愿紅”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明創建新風蕩漾。

產業興旺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鞏固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舉措,在推動秦安蜜桃、花椒、蘋果、白脆瓜主導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積極推進以馬鈴薯、玉米、小雜糧等為主的特色種植,形成了特色產業“多點開花”的發展格局,為實現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夯實了基礎。
至目前,全縣果椒種植面積達90.9萬畝,其中蘋果61.4萬畝、桃子10.3萬畝、花椒17.5萬畝,林果總產值達35億元左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來自林果收入。同時,秦安縣不斷夯實生產體系、健全加工體系、創新營銷體系,初步形成了規模優勢突出、區域優勢明顯、加工體系健全、品牌效益凸顯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

文化興盛旅游產業蓬勃興旺
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深入挖掘大地灣文化、女媧文化等地域歷史文化,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地方特色鄉村旅游;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風韻”的規劃要求,精心布局,串聯起多個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的復合型鄉村旅游線路,多點支撐、全域延伸的鄉村旅游格局形成;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將農業與旅游深度融合,提升鄉村經濟附加值;通過建設鄉愁文化園、農耕文化雕塑等方式,喚醒鄉土文化記憶,弘揚農耕文化精神,增強群眾對農業、農村、農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文化旅游里,文化瑰寶煥發新生,旅游線路串聯古今,文旅融合綻放異彩,秦安故事傳遍四方,吸引八方來客共賞千年古韻。
一項項改革舉措的實施,展示了秦安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良好形象;一件件改革事項的落實,是秦安把體制機制創新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生動注解。
五年砥礪前行,秦安以改革為筆,以發展為墨,書寫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史詩,繪制了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完善、文化興盛、產業興旺、文旅繁榮的宏偉藍圖。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