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委、縣政府集群眾之智、合各級之力深化鄉村文明新風建設,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深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托“主題黨日+群眾說事”積極倡導推廣“一約四會”模式,在11月“主題黨日”活動中,組織全縣428個行政村、10個社區把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融入“群眾說事”中,靈活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一約四會”打造成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治理工作的有效載體,充分激活群眾的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
黨員干部引領聚合民心。老百姓常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鎮村干部處在農村基層第一線,直接和群眾打交道,必須帶頭做好示范,為群眾樹立良好的榜樣。各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帶頭遵守村規民約,組織黨員簽訂抵制高價彩禮、遠離賭毒等協議,自覺把自己的家事、私事納入“四會”管理,讓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真正心服口服,積極主動參與到鄉村發展、建設、治理之中。

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鎮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村規民約,充分融合當地自然歷史狀況、風俗習慣等特色,找準當地發展和村民群眾最鬧心的問題,讓村規民約印在群眾“心中”而不是“墻上”。郭嘉鎮暖泉村結合人才輩出這個實際,群眾議事會將“鄉賢議事”納入村規民約;蓮花鎮郭河村尊老之風盛行,群眾自發將“五保戶”供養寫入村規,孤寡老人均得到妥善照顧。目前,全縣428個村均按照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真正發揮了群眾主體作用,助力鄉村文明建設。

發動群眾彰顯主體地位。在推動“一約四會”工作中,各村委會進一步明確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地位,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依托村民代表大會建立健全“一約四會”機制,讓村民自己選會長、立村規、定民約,評好人、做好事,剎歪風、破陋習,并依托“我們的節日”等活動載體,開展系列活動,使農民群眾成為培育鄉風文明、加強鄉村治理的中堅力量,為做好基層治理工作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志愿服務推動移風易俗。11月份全縣各村組織“愛心義診”“愛心理發”“愛心家務”“愛心捐獻”等志愿者隊伍,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活動156場,直接服務人群達500余人次,積極組織志愿服務隊到勞動力短缺、殘疾人家庭家中幫干農活、做家務,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