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秦安縣深入實施強基固本工程,健全完善網格運行機制,合理優化網格設置,推動各類網格“多網合一”,著力提升黨建引領網格管理服務水平,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體系,讓“小網格”在社區治理中發揮“大效能”,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御怡園小區李井森老人,身患惡性膀胱腫瘤,常年住院治療,醫療費用巨大。蔡店社區網格員走訪入戶了解清楚情況后,第一時間反映給上級部門和相關單位,為其申請大病救助補貼事項,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蔡店社區黨支部書記佘相軍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每個網格原則上覆蓋300-500戶的要求,調整優化社區網格89個,設置網格編碼,統一整合黨建、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全覆蓋建立網格黨組織89個,注重把業主單位、樓宇物業、重點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選進社區網格黨組織班子,健全完善‘鄉鎮黨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4級網格管理體系,構建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網格全覆蓋、一網管全部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秦安縣興國鎮工作人員介紹說,圍繞轄區范圍廣、管理難度大這一實際,合力優化網格單元,逐步構建“黨建+社區+網格”的網格系統運行模式,實現了縣、鎮、村(社區)、網格4級閉環工作流程,有效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

大城社區下轄管理41小區,居民人口1.27萬人,工作人員僅有11人,服務群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城社區黨委書記杜石林感嘆道:“社區工作力量捉襟見肘,亟需補充新鮮血液。”
近年來,秦安縣委組織部選派89名社區工作者擔任專職社區網格員,鼓勵引導159名在職黨員、基層干部、老干部和退伍軍人等擔任兼職社區網格員,嚴格落實網格員常態化巡查走訪制度,開展日常走訪巡查1230余次,切實推動民情在網格掌握、問題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大力實施網格員能力提升行動,采取集中培訓和線上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組織開展網格員培訓5次,累計培訓310余人次,不斷提升網格員政策理論水平和綜合業務能力。今年以來,各社區專兼職網格員排查上報信訪、矛盾糾紛等苗頭性事件12件、環境衛生問題32件、群眾訴求75件。
飲食公司家屬樓作為一個老舊小區,由于無法碰頭接入,因此暖氣改造工程被長時間擱置,網格員走訪了解情況后,多次與縣住房建設事務服務中心、供熱公司、天然氣公司積極協商,經過多方共同努力,飲食公司家屬樓暖氣終于接通了。小區居民高興地感慨:“這次真要感謝社區,我們的冬天也終于暖和了。”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工作機制,推動公安、消防、市場監管、城管等行政執法力量下沉網格,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和新就業群體參與網格管理和服務,實現問題‘早發現、早干預、快處置’,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秦安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秦安縣健全各社區和駐區單位雙向溝通服務機制,121家共建單位建立“需求清單”129項、“資源清單”153項、“項目清單”143項,協調解決污水亂排、亂倒垃圾等難題23余件。依托“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按照職責權限“吹哨派單”,推動29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3068名在職黨員下沉網格一線,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78次。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