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之際,多數田間作物因寒冬氣溫進入“冬眠”,而在秦安縣王尹鎮張底村村集體的9座冬暖棚里卻滿是盎然綠意與蓬勃生機。
走進張底村,一座座整齊排列的蔬菜大棚在陽光下閃爍著銀色光芒,大棚內生長旺盛的水蘿卜葉片肥大、綠意盎然、長勢喜人,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翠綠與生機。

近年來,王尹鎮充分發揮自身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大棚經濟,將其作為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 。大棚產業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果盤子”,同時還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
大棚負責人王海斌告訴記者:“之前種的玲瓏小番茄,由于土地肥沃,為了倒土壤,現在又種了紅頭水蘿卜,顏色鮮亮,脆,甜。”
“張底村建成冬暖棚9座,為我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提供有利條件,使村集體經濟得到有效收益,在聯農帶農方面,解決了就近就業問題,增加了村民收入,這可是大好事。”張底村村主任李恩田滿臉欣喜地說道。

王尹鎮因地制宜,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以白脆瓜、玲瓏小番茄、螺絲辣椒、水蘿卜等種植為主的優勢產業,按照“基地+合作社+大戶+農戶”的模式,逐步把規模做大、把特色做精、把優勢做強、把鏈條拉長、把效益提高,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幸福路”。
王尹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佘海祥說:“王尹鎮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整合三村銜接資金,在張底村建成冬暖棚9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夏季種植玲瓏小番茄,口感好,市場反響良好,得到了較好的收益,冬季種植了蘿卜,長勢良好,預計產量3萬余斤,產值6萬余元。”

從冬閑到冬忙,張底村的村民們在大棚里忙碌著,收獲著希望。通過種植白脆瓜、玲瓏小番茄、螺絲辣椒、水蘿卜等,為村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如今,大棚經濟也正逐漸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在這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張底村的村民們在大棚里辛勤勞作,用汗水澆灌著希望,滿懷信心地迎接新一年的豐收,他們的日子也如這冬日大棚里的作物一般,蒸蒸日上,充滿希望 。
(新聞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