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監管既保持必要力度,又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今年以來,秦安縣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抓手,通過部門聯合、精準分類、信用聯懲,推動監管“全覆蓋、少干擾、高效能”,在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為經營主體減負松綁同時筑牢服務監管防線,營商環境優化成效凸顯。
部門聯動“進一次門”,企業負擔顯著減輕。秦安縣堅持“跨部門聯合檢查為常態”,以聯席會議機制強力整合成員單位監管力量,推動“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制定年度聯合抽查檢查計劃,動態完善覆蓋28個部門、814項事項、2.62萬戶對象、1408名執法人員的“一單兩庫”,實現監管要素“一平臺統管”,如今,“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成為常態。截至目前,全縣已開展部門聯合檢查65批次,惠及市場主體386戶,部門聯合率高達89.36%,切實為企業卸下迎檢重負。“過去各類檢查應接不暇,現在一次搞定!”某商貿公司經理為高效監管點贊。

信用賦能“差別監管”,精準治理效能凸顯。依托“互聯網+監管”平臺企業信用風險分類引擎,全縣6474戶企業被科學劃入A—D四級監管池。對誠信優良的A、B類企業,推行“無事不擾”的觸發式監管。對風險較高的C、D類企業,則提高抽查頻次,實施重點盯防。這一“信用風險分類+雙隨機”融合模式,推動差異化監管占比躍升至88.14%,既節約執法資源,又確保監管利劍始終高懸,分類結果深度應用,為行業風險預警和全生命周期監管鏈提供堅實支撐。“檢查少了,精力更能聚焦企業發展。”當地一家A類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結果聯懲“處處受限”,誠信自律氛圍濃厚。監管閉環關鍵在結果運用。秦安縣堅持抽查檢查結果100%公示,對問題企業嚴格執行“誰主管、誰負責”,發改、稅務、金融等多部門聯動,對失信主體在招投標、信貸等領域實施聯合懲戒,剛性約束帶來柔性改變,“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格局有效放大了監管震懾力,經營主體誠信經營漸成自覺。同時,數萬條行政許可、處罰等信用數據實時歸集共享,為風險預警和全生命周期監管筑牢根基。

從“撒網式檢查”到“精準化監管”,從“單兵突進”到“協同作戰”,秦安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以制度創新驅動效能提升,既守住安全底線,又拓展發展空間,監管“無事不擾”溫度與“無處不在”力度交融,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