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道路筑基。王窯鎮的小巷道,作為連通千家萬戶的“最后一步路”,不僅是鄉村路網的“毛細血管”,更是承載民心所盼的“連心路”。今年,王窯鎮政府將小巷道硬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在王窯、石溝、小灣河、下灣4村強力推進,硬化總面積超7萬平方米,以實干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同時,鎮政府將目光延伸至產業振興,在彭家、小灣河等7村同步實施15.5公里的花椒、蘋果產業路砂化工程,旨在徹底改變“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灰”的舊貌,將暢通之路從家門口延伸至田間地頭。
決策始于民,方向源于眾。項目啟動前,鎮政府采用“下沉式”工作法,領導帶頭深入基層,通過“群眾說事會”“巷道板凳會”等形式,攜圖紙與村民圍坐共商。圍繞路線、寬度、排水等關鍵細節,充分吸納民意、匯聚民智。這種“群眾點單、政府答卷”的模式,確保了決策既精準契合各家各戶實際需求,又符合村莊整體規劃,成功將“政府要硬化”轉化為干群同心的“我們一起硬化好”,從源頭奠定了項目的正確方向和深厚民意基礎。

干群同心,其利斷金。工程高效推進,得益于“鎮、村、民三級聯動”的強大合力。鎮黨委統籌引領,提供堅強保障;“村兩委”沖鋒在前,全程靠前指揮——從逐戶調研、科學定案,到聯絡資源、精細規劃,再到蹲點監工、現場解難,用腳步丈量巷道,以擔當贏得信任。群眾則以主人翁姿態踴躍參與,黨員干部帶頭清障騰退,村民自發組成志愿隊投身攪拌、鋪設等具體勞動,共筑美好家園的共識化作強大“生力軍”,極大提升了工程效率與質量。
民心路通,活力泉涌。如今,平坦整潔的小巷道連通萬家煙火,寬闊堅實的產業路支撐田野希望。這場覆蓋“毛細血管”與“發展動脈”的道路建設工程,不僅顯著改善了人居與生產環境,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出行難題,更在實干中凝聚了人心,匯聚了發展合力。它生動詮釋了“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的深刻內涵,充分彰顯了政府主導、干群共商共建共治模式在破解民生痛點、賦能鄉村產業、激活振興內生動能方面的強大效能,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澎湃而持續的活力。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