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時節,走進秦安縣隴城鎮張溝村藍莓產業基地鋼構溫室大棚,一幅充滿生機的田園景象在眼前徐徐展開。一株株嫩綠的藍莓幼苗統一栽種在規格一致的黑色育苗盆中,展現出一幅現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畫卷。
近年來,隴城鎮以張溝村為中心的川地蘋果產業受多種因素制約,果品效益逐年下降,為穩定群眾收入,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總體安排,隴城鎮在深入調研、外出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對接有關企業,試點發展藍莓產業種植基地。基地自3月底開始開工建設,八月初完成9座溫室大棚建設,目前藍莓幼苗的定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大棚內,映入眼簾的是工人們忙碌栽種的景象。栽植前,首先對土壤進行精密檢測與調酸,將土壤PH值穩定在4.5至5.5之間,通過摻入草炭土、硫磺粉等改良劑,為喜酸性土壤的藍莓幼苗提供理想的生長溫床。隨后,將幼苗進行帶土移植,保持株距在1.5m左右,每根幼苗的根部都被精心培土覆蓋,確保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為保持土壤濕潤,大棚內還鋪設了滴灌管道,管道如毛細血管般在每一盆幼苗上延伸,每株幼苗配4個滴頭,每小時供水2升,實現了水肥的精準供給。
定植完成之后,最為關鍵的是幼苗生長期管理,每人每天處理100株幼苗,通過精準識別剪除掉密枝、病弱枝,每株保留6-8個主枝,保證枝葉通風透亮,避免過度修剪。工人們分享道:“剛定植的藍莓幼苗還不宜施肥,等定植完成后一個月左右開始追肥,要選擇少量低濃度的高磷肥促進根系的生長,接下來一個月施一次均衡肥就行了。”

作為隴城鎮農業產業升級的新舉措,該項目還配備了冷鏈物流倉儲、研發中心及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和運營采取“公司+村集體”抱團模式,同時發揮好園區“聯農帶農”作用,就近就地吸納勞動力務工,帶動農戶增收。產業園還規劃建設藍莓加工基地,將藍莓鮮果加工成各種高附加值的產品(藍莓果醬、藍莓汁)等,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張溝村整齊劃一、綠意盎然的藍莓產業基地,不僅是現代設施農業與精細化管理的生動體現,更是全鎮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承諾和新起點。下一步,隴城鎮將持續以產業振興為抓手,推動傳統農業向更高效、集約、現代化的方向轉型,走出一條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新型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來源:秦安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