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走進廣闊的清水大地,微風滑過麥田,泛起一波波金黃色的麥浪,青翠欲滴的高原夏菜散發著撲鼻的香味,整齊劃一的蔬菜大棚在藍天白云下閃閃發光、熠熠生輝,勤勞樸實的農民在田間地頭忙碌耕作,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永清鎮南峽村村名陳富生正在給全膜穴播小麥噴灑農藥,當談及到小麥長勢情況時,他高興的說:“全膜穴播小麥真是好,經去年試驗,比大田小麥產量高的多,今年我家4畝小麥都是全膜穴播的,長勢非常好,一定會有個好收成”。

(高原夏菜)
今年,清水縣農業工作緊緊圍繞農業產業“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和2012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示范點創建方案,狠抓以旱作農業生產、蔬菜產業化建設、特色種植、能源建設等為重點的各項工作。全縣夏糧穩定增產,秋糧長勢喜人;蔬菜基地不斷擴大,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農業項目不斷增加,投資拉動作用明顯;農業生產持續增長,為全縣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民正在給西芹除草)
繼續堅持壓夏擴秋的總體思路,科學避開春夏連旱的不利影響,有效降低了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帶來的損失。據統計,全縣共完成春播各類農作物61.3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7.83萬畝,經濟作物12.28萬畝,春播其他作物11.28萬畝,種植中藥材2萬畝,糧食面積和經濟作物面積的合理調整,既有效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也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的路子,有效促進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全膜玉米長勢良好)
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步伐進一步加快,今年全縣在抓好省上下達2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的同時,落實好了新修梯田覆全膜和果園套全膜,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做到點上有精品,面上有亮點。共建成六個萬畝示范帶,建成千畝以上的示范點15個,500畝以上的點20個,為了把此項工作確實落到實處,農業局技術干部積極下到18鄉鎮,開展技術培訓、農機具調試工作,全縣累計投入勞力28萬人次,投入各種機械車輛569余臺,免費發放農膜460噸,平均每畝補助地膜2.3公斤。調運農藥18.72噸,開展培訓28期,現場會7次,廣播電視講座22期,發放各類培訓資料、圖片、手冊5萬余份,培訓農民3.5萬人次,下派農技人員105名,行政人員45名,開展機械覆膜1.4萬畝,完成頂凌覆膜20.1萬畝,占總任務的100.5%,涉及241個行政村,949個自然村,4.0894萬戶。在遭遇大風冷凍的不利氣候條件影響下,全膜玉米長勢良好,表現出了良好的抗旱性能,為全縣糧食增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膜穴播小麥豐收在即)
全膜覆土穴播小麥長勢良好,近年來,清水縣把推廣全膜覆土穴播小麥作為糧食增產的重要保障措施來抓,采取“修梯田、鋪全膜、配良種、機耕機播”四位一體的配套措施,去年在全縣推廣全膜覆土穴播小麥5.02萬畝。目前全膜小麥葉色深綠,根系健壯、長勢良好,為該縣大力發展旱作農業,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提質增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馬鈴薯生產基地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以打造隴東南最大的良種馬鈴薯擴繁基地為目標,在王河鄉成寺、魏灣等村建成20000畝種薯基地,種植全膜脫毒馬鈴薯5.02萬畝;帶動全縣共完成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3萬畝;落實馬鈴薯良繁基地面積1.32萬畝;重點推廣青薯168、天薯5號、莊薯3號、大西洋、隴薯3號、隴薯6號等良種12.78萬畝;脫毒種薯覆蓋率達100%。

(永清鎮魏家塬千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
認真探索蔬菜生產模式,蔬菜基地建設成效顯著,今年,該縣按照蔬菜產業 “六個一”建設目標,采取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土地創辦蔬菜基地的模式,建成以泰山廟塬、溫溝等城郊五個千畝“菜籃子”示范基地和紅堡咀頭村等10個蔬菜種植專業村,帶動完成早春蔬菜種植面積4.2萬畝,新建普通塑料大棚2000多座,培育蔬菜苗650多萬株,種植地膜早熟洋芋0.5萬畝、甜玉米1.5萬畝、蘆筍0.3萬畝。
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全縣共流轉土地36635畝。其中:轉包面積2110畝、轉讓面積5115畝、互換面積11414畝、出租面積17996畝。土地流轉工作的深入推進,為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西芹長勢喜人)


(高原夏菜)

(高原夏菜)

(高原夏菜)

(大棚內蔬菜長勢良好)

(大棚內蔬菜長勢良好)

(全膜穴播小麥豐收在即)

(全膜穴播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