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黨的十八大·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天水在線走進清水看項目
紅堡鎮賈灣村城鄉一體化建設

(10月20日,天水在線走進清水縣,開展“喜迎黨的十八大,走進清水看項目”主題采訪活動,用鏡頭記錄和展示清水縣近年來項目建設的喜人成果,全面反映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

賈灣村是天水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試點村之一,也是天平鐵路紅堡過境段賈灣拆遷安置點,該村地處牛頭河以南,桐溫公路以北,距縣城3.5公里。新村建設工程涉及農戶86戶393人,總占地面積52.5畝,其中農戶住宅25.2畝,戶均0.3畝(農宅為10×20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用地27.3畝,其中村委會及廣場占地3.6畝,主巷道寬8米,小巷道寬4米,農宅建筑總面積13359平方米,村委會、衛生所、文化室等公共設施總面積480平方米,整合易地扶貧、危房改造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等項目3個,總投資1300萬元。我們按照“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走城鄉一體化道路”的總體思路,在新村建設中嚴格按照“科學選址、合理規劃、布局整齊、統一設計、統一圖紙、統一建設”的基本要求,把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建設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以培育產業和改善基礎設施為突破口,因地制宜,走“工業多元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

1、加強領導,靠實責任。鎮黨委、鎮政府成立組建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副職領導和相關人員為成員的天平鐵路拆遷安置新村建設領導小組,并安排1名副鎮長任組長,4名政治素質優良、工作經驗豐富、工作作風扎實的年輕干部為成員,組成專門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組,駐村蹲點包抓指導該村的安置新村建設工作,明確各自職責,細化工作任務,靠實工作責任,制定《重建實施方案》,采取鎮領導具體抓和鎮干部包規劃、包質量、包進度,村干部包管理、包事務、包協調,村民理事會包進料、包施工環節、包監工的“三級三包”工作責任制,有效確保了賈灣村安置新村建設的扎實有效開展。

2、拆遷征地、遷移桿線。農戶房屋拆遷完成之后,及時邀請縣國土、城建等部門進行實地勘測選址,地質專家評估論證,確定原三發草業廠址為重建安置點。鎮政府積極協調三發草業、電信、廣播電視、電力等相關部門,拆遷廠房2棟848.56平方米,遷移各類桿線12根,搬遷改造線路900多米,順利完成土地征用48.9畝,保證了安置新村建設的順利開工。

3、科學規劃,平整場地。在充分吸收借鑒縣內外新農村建設有益經驗、全面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按照“布局合理、村莊整齊、道路寬敞、功能齊全”的原則,縣建設部門對整個新村進行了現場勘測設計,對道路、綠化、美化、亮化、供水、排水、電力和活動廣場、村級陣地等公共設施進行了全方位涉及,并由鎮村和村民理事會選任有資質的工程隊對安置點場地進行開挖、回填、平整、碾壓,歷時31天,共投入機械68臺(次),完成土方量12.92萬立方,通過密實度勘測,均達到規定標準。

4、合理布局,確定戶型。按照“超前規劃、提升質量、經濟實用、外觀別致”的原則,學習考察借鑒外地新農村建設農宅戶型,由農戶自愿自主選定,縣建設局按農宅大小,統一設計圖紙,戶均建筑面積138.34平方米,結構為“一廳四室一廚一衛”。建設采取以兩層樓房為主,以統規統建為主,由村委會、村民理事會、住戶自主選定專業工程隊,鎮政府、縣建設局把關,選招有資質、有實力、群眾認可的工程隊進行建設,并與農戶簽訂建設協議。

5、群眾主體,加快建設。為了保證安置點建設質量和進度,充分發揮住戶的自主主體地位,由全體新村村民推選出了辦事公道、群眾公認的5名理事會成員, 對工程隊選招、場地平整、房屋建設、井樁、地基、砌墻全程監督,填寫監工記錄,按工程環節進行監管驗收,定期向群眾公布情況。目前,86戶農宅已全面竣工,農戶已全面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