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時節,走進清水,道路順暢、街巷整潔綠樹成蔭,一個個靚麗的村莊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說起村里發生的變化,當地老百姓處處能感受到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帶給給這里帶來的環境變化。一座座垃圾池取代了臭氣熏天的垃圾溝,一條條水泥路通向了家門口、一個個休閑廣場座落在小城旁……

近年來,清水縣堅持以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建設美麗清水為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針對農村環境建設相對滯后,農村臟亂差、群眾環境意識落后等困擾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2012年,在全縣范圍內啟動實施了以“一池兩改三化”(修建村內垃圾池,危房危墻改造,村莊綠化、亮化和巷道硬化)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逐步探索鄉鎮景區化、村落景點化的環境整治新路子。

活動開展以來,嚴格按照“規劃引領,整合項目,試點先行,分步實施,逐步完善,鞏固提高”的思路,整合林業、環保、危舊房改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資2600多萬元啟動實施了以莊天二級公路、桐溫公路、湯浴河上游沿線、18鄉鎮政府所在地等52個村的“一池兩改三化”工作。新建垃圾池(屋)180個;改造危墻22000平方米,改造危房600戶;硬化巷道3.2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60盞,完成莊天二級公路、小泉峽、北山軒口窯、溫泉綠化工程,栽植行道樹55公里2.6萬株,完成綠化面積7000多畝、村莊綠化1.6萬平方米、栽植大樹140棵,從根本上改變了村莊臟亂差的現象,營造了整潔優美的農村環境,譜寫了“山塬溝壑披綠裝,峽谷舊貌換新顏”的新篇章。

近期更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整治城鄉環境、推進三城聯創、建設美麗天水”動員大會精神,結合全縣正在開展的千名科級干部聯村聯戶“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活動,組織全縣1028名下基層干部深入到1028個自然村,把“共建美麗鄉村”作為下基層八項任務之一,在全縣范圍內打響了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垃圾清運處理和環境衛生集中整治的殲滅戰,真正使村莊環境整治工作覆蓋到全縣每一個自然村、覆蓋到每家每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