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膜覆土穴播小麥種植)
近年來,清水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為目標,緊緊圍繞全縣“5551”經濟發展戰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4116”增糧增收富民工程,按照“打果品牌、念畜禽經、發勞務財、建蔬菜園、富全縣民”的思路,突出結構調整、農業技術推廣、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馬鈴薯、中藥材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涌現出了西靈山、鐵爐梁全膜雙壟溝播玉米萬畝示范基地;永清鎮祝英臺塬等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千畝示范點和永清鎮泰山廟塬高原夏菜、溫溝設施蔬菜示范基地等一大批各具特色、建設規模大、發展前景好、具有示范效應的農業產業化基地。這些成果的取得,為該縣農業農村持續穩定發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

(地膜馬鈴薯種植)
今年上半年,該縣深入推進“1334”戰略,繼續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4116”增收富民工程,積極實施“12358”農業工作。創建了20個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完成了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面積21.56萬畝,推廣全膜覆土穴播小麥10.05萬畝,推廣地膜馬鈴薯3.54萬畝,建成永清溫溝、紅堡安坪、余川、黃門臺子、白沙馬溝-桑園5個千畝蔬菜示范地基,帶動全縣完成蔬菜種植7.2萬畝。農民科技培訓40場次1.28萬人,引進和推廣12項新技術。同時,積極推進“一提升”即以擴規模、提質量、創品牌、增效益為目標,提升半夏、大麻、葵花等經濟作物特色產業優勢,全縣種植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2.5萬畝,大麻2萬畝,葵花3.5萬畝。獲得了2個農產品無公害產品認證、4個甘肅省無公害基地認定,注冊1個綠色蔬菜商標,落實補貼資金100萬元,補貼各類農業機械372臺,完成機耕6.49萬畝,機播 2萬畝,機深施化肥17.5萬畝,機覆膜3.8 萬畝,創建平安農機鄉鎮14個,開挖沼氣452戶,流轉土地37270畝,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3個,合作社成員達到7305人,整頓農資市場25個。

(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

(大棚蔬菜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