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節會”活動之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竣工儀式

8月4日晚,清水縣舉行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竣工儀式,標志著全縣人民盼望已久的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正式落成向市民開放。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是清水縣搶抓華夏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重大機遇,建設生態文明縣的重點項目,是清水縣傳承軒轅文化、建設美麗縣城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創新文化發展載體,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對于進一步弘揚軒轅文化,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應邀出席竣工儀式的領導和嘉賓有:原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石新貴,原省軍區副政委楊耀春,原省軍區參謀長張臣剛,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會長、原省科協副主席靳來福,市政協副主席王欽錫,北京理工大學法學教授謝暉,甘肅省軒轅文化研究會理事劉旭升,市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蔡虎林,市志辦主任李寬余,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陸金良,市財政局副局長張海平,市水保局局長李長祿,市歌舞團團長楊亦功,團市委青聯專職副主席安和平,市科技局紀檢組長趙貴平,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毛愛民,市政府采購辦主任畢志高,市愛衛會副主任孟福榮,團市委副書記汪曉娟,天水農校黨委副書記張銀虎,張家川縣檢察院檢察長姜云。
清水縣四大組織全體領導,副縣級以上離退休老干部,縣直及省、市駐縣單位負責同志,縣內重點企業負責人,城鄉干部群眾共1萬多人參加儀式。
縣委書記劉天波在竣工儀式上致辭;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主持儀式并宣布“清水縣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正式開放”;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馬小龍介紹了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建設情況。

(縣委書記劉天波致辭)
劉天波說,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是清水縣搶抓華夏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重大機遇,建設生態文明縣的重點項目。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竣工向市民開放,是清水城建史上的大事,是我縣軒轅故里文化品牌建設上的大事,是加快開發開放步伐、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位、增強縣城魅力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大事,更是激勵和鼓舞全縣人民戰勝當前的嚴重自然災害,迅速展開今后的災后重建工作,努力建設幸福美好新家園的新的動力。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的建設成果來之不易,縣住建局等有關職能部門和廣大市民,一定要把我們的這張新的城市名片管理好、愛護好、使用好。
劉天波說,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立足建設“西部生態文化旅游中等城市”的未來發展目標定位,堅持東擴西延北拓,大力實施城市建設“1234”整體戰略,積極推進當年確定的十大重點市政工程建設。繼軒轅廣場和充國廣場之后,高標準建成了牛頭河風情線、永清路提升改造等一批重點市政工程,大手筆謀劃推進東部新城區、西部工業城、火車站廣場和紅堡、白沙衛星鎮的開發建設,大力拓展空間、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一座獨具魅力的嶄新縣城拔地而起,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對我們的城鄉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一致稱贊。
劉天波說,當前,暴雨洪澇地震災害使我縣“十一五”以來的交通道路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造成了嚴重損毀,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繁重任務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奪取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全面勝利,需要上級組織的親切關懷,需要社會各方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全縣上下的齊心協力和合力攻堅。我們衷心希望,上級組織和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我們的災后重建工作,希望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大力弘揚“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切實把災后重建作為當前和今后的中心工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為描繪城鄉建設更加美好的藍圖,為譜寫清水發展更加燦爛輝煌的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清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主持儀式并宣布:“清水縣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正式開放”)
軒轅湖公園暨水舞廣場位于清水縣牛頭河北岸,紅崖觀西側,總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該公園的功能定位是健身休閑、文化娛樂、公共活動。內有溯源橋、始祖橋、中華橋、九州橋、龍源橋5座橋梁和環湖路構成了瀏覽通道,設計有雕塑、噴泉、文化柱、景石、水榭、塑石硤谷、涼亭、假山、水車等景觀元素,建有竹林、美人蕉園、玉蘭園、牡丹園、月季園,湖體呈“龍”字和湖水入口“中”字造型,堆砌的軒轅丘山體,把軒轅黃帝與中華文化有機結合,體現了清水作為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工程歷時一年半,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軒轅湖公園及水舞廣場的建成使用,在完善縣城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面貌,豐富市民生活,加快宜居環境城市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舞廣場成市民休閑游樂的新去處)

(水舞廣場落成,引群眾前來觀賞,游人如織)

(水舞廣場落成,引群眾前來觀賞,游人如織)

(水舞廣場落成,引群眾前來觀賞,游人如織)

(水舞廣場落成,引群眾前來觀賞,游人如織)

(全景圖)

(全景圖)

(水車)

(水榭夜景)

(水榭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