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清水縣主打無公害半夏品牌,主推小拱棚作務技術,確保了半夏生長所需的溫度和濕度等適宜條件,大幅度提高了半夏產量。今年,該縣種植小拱棚半夏2.1萬畝,預計,總產量將達到0.8萬噸(干重),總產值達7.56億元左右。

白沙鄉白沙村種植戶楊建榮說:“我種了兩年半夏,覺得費人工、投資大、風險大,就外出務工,務了兩年工,收入還是不如半夏高,并且還不能照顧家里,今年我種了5畝半夏,現在長勢很好,如果市場價格好的話,將會有一個很好的收入。”

清水縣半夏種植最早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近年來在川塬區有大面積發展,年種植面積在2萬畝以上,畝均純收入達萬元以上,成為該縣四大水系流域群眾增收快富的主要產業之一。2006年清水縣半夏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已連續七年產銷量居全市第一。

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已成為清水縣農戶增收致富的好項目之一,為了解決在半夏種植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題,該縣農業局和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展半夏試驗5畝,選擇種過半夏5年、3年、1年的田塊開展連作障礙試驗,以期破解半夏連作障礙難題,真正將半夏產業發展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使清水半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