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地提出了要劃定生態紅線,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以來,清水緊緊圍繞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下大力量做好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快建設美麗清水,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改善“三生統一”步伐,為該縣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動力。

據了解,清水縣曾先后榮獲“全國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縣”、“全省退耕還林建設先進縣”、“全國林改百強縣”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縣”等稱號,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的科學發展之路。

止目前,全縣已完成退耕還林25.18萬畝,完成荒山造林36.65萬畝;“三北”四期、五期造林13.67萬畝;天保工程造林2萬畝,封育5.46萬畝;中德財政合作項目造林11.8萬畝;補貼試點造林2.1萬畝;重點綠化工程5.5萬畝;每年新育各類容器袋苗木800萬袋,為造林夯實了苗木基礎。全縣已初步形成了東、南、西、北、中5條輻射全縣,縱橫交錯的林網帶框架,城區北山綠化實現了新突破,“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翠”的園林城市框架初具規模,賈川鄉稠泥河、金集鎮馬蓮灣、紅堡鎮麻池溝、草川鄉磨兒溝等20個流域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良好的區域小氣候正在形成。建成了永清鎮北山、南部火石梁、西部遠門梁、白沙鄉魯灣梁、湯浴梁,松樹鄉邵灣梁,紅堡鎮玉屏梁、高溝梁,黃門鄉峽口梁,草川鄉西山梁、東山梁及秦亭鎮筱麥嶺等10個萬畝林果基地工程帶,實現了林區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