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清水新精神 引領新跨越:農民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新華網蘭州2月2日電(記者 王生元)去年以來,甘肅清水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及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干鮮果産業發展、農村安全飲水及鄉村道路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趙堯村一、三、四組新農村建設)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去年清水縣依托災后重建、易地扶貧搬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整合各類資金,探索推廣易地搬遷型、産業支撐型、舊村改造型、勞務帶動型和危房改造型五種新農村建設模式,累計投資15.37億元建成169個新農村,磚房率達到65%以上,全縣近4萬戶17萬余群眾“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在城鄉環境衛生方面,為了讓每一個走進清水的人看得見藍天、青山、碧水,感受到了干凈整潔的城鄉環境之美。清水推進領先全市的“一池兩改三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成以莊天二級公路沿線為重點的5條美麗鄉村示范帶,成功打造2個省級示范村、3個市級示范村、47個整潔村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建管并重、干部引導、全民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

(清水核桃)
在干鮮果産業發展方面,清水縣還規劃建設西靈山等6個5萬畝干鮮果規模基地,每年以6萬畝的速度穩步發展以優質核桃為主打品牌的干鮮果産業,創造出全市建園力度最大、鞏固管理成效最好的發展成果,累計建成優質干鮮果基地47.08萬畝,為建成60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全省核桃大縣,實現“每人平均兩畝園、收入上萬元”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生態環境方面,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全力推進天保二期、三北五期、退耕還林、中小河流域綜合治理等林業生態項目,完成人工造林12.06萬畝,全縣林地面積增加到124.1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01%,相繼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和全省綠化模范縣。

在鄉村道路建設方面,累計爭取農村公路建設國家資金3.5億元,自籌資金1.56億元,推動鄉村道路建設項目總數、建設里程和工程質量均創歷史新高,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565.2公里,260個行政村中的216個通上了水泥路或瀝青路、1028個自然村中的686個實現了交通暢通。如今,全縣人民已經告別了晴通雨阻的交通不暢歷史,走上了競相創造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在農村安全飲水方面,目前,該縣共建成王店、豐望等8處跨鄉鎮集中供水工程和土門朱王、山門玄頭等104處單村供水工程,有27.55萬群眾直接受益,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5%以上。在促進專業化管理上,我縣成立了6個農村供水工程管理站,建成農村飲水安全信息監控中心,配備了專門的維護管理隊伍,采用IC卡預付費智慧管理系統等先進技術設備,推進了科學規范管理。縣財政按受益人口每年每人8元的標準及時下撥補助經費,保障了工程的良性運作。清水縣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辦法被全省、全市作為經驗推廣。

從縣城建設到新農村建設,從校舍建設到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從生態建設到農村道路建設,從5•12災后重建到6•19暴洪地質災害災后重建,從五大突破的嶄新成績到崛起跨越奔小康的強勁勢頭,凝聚成了“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