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獸,在古建筑中,不僅可以為建筑增添一份神奇的色彩,而且起到平衡力學、保護建筑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寄托者人們祈求吉祥如意,鎮宅辟邪的美好愿望。一般普通民間瓦房用普通花脊,而神廟等古建筑上則用龍脊、鳳脊以及其他充滿各種寓意的神獸。

在清水縣永清鎮瓦溝村,有著1000多年歷史并流傳至今的脊獸捏制民間傳統手工藝。在該村附近山上的一個窯洞里,記者見到捏脊藝人袁小紅,他告訴記者:制作一個好的脊獸要嚴格把握好選土和泥、制作胚子、細心捏制、烘烤暴曬、精心打磨、耐心燒制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成功。一塊泥巴,經過他的把玩,漸漸變成紋理清晰、栩栩如生的神獸,顯得惟妙惟肖。

袁小紅告訴記者,自己十七歲跟隨師傅學習脊獸制作技藝,至今已有三十余年,除了自己深愛這門手藝外,還靠著這門手藝養家糊口。他說,全村的祖祖輩輩都靠捏脊這門手藝維持生計,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老藝人上了年齡,也都干不動了;年輕人嫌捏脊的活又臟又累,掙不了大錢不愿干,也都選擇外出打工,不愿傳承自己的這門手藝。現在也只有在修建神廟等古建筑時才有人前來定制脊獸,并且量也不大。憑著他對脊獸制作的熱愛,一直堅持到現在,想著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據了解,“清水脊獸制作技藝”已列為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隨著時代快速發展,一些傳統手工藝飽受市場沖擊,捏脊藝人袁小紅呼吁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強化保護意識,把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永遠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