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流金,盛世豐年。2014年清水縣委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努力攻堅克難,奮力真抓實干,全縣呈現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深化改革穩步推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的建設不斷提升、作風建設成效顯著、崛起跨越勢頭強勁的良好局面。清水縣新聞媒體將刊發【崛起·跨越】系列稿件,深入解讀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全縣“兩會”重要精神,鼓舞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以縣委十四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全縣“兩會”、全縣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自我加壓、自我趕超,為努力開創清水崛起跨越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崛起·跨越】
清水:著力打造林果產業建設新亮點

近年來,清水縣強勢推進林果產業發展,按照建設60萬畝干鮮果基地,打造全省核桃大縣和中國核桃之鄉的思路,通過持之以恒地抓核桃基地建設,突出抓精品、辦亮點、搞示范、齊帶動,整合涉農項目,集聚資金,傾入人力、物力、財力,打造了一批精品示范點,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累計建成以核桃、蘋果等為主的各類干鮮果基地47.1萬畝,覆蓋了全縣林果產業適生區域的80%以上,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一大亮點。為了進一步鞏固提升干鮮果基地建設成果,清水縣創新思路,在具體工作中堅持強化“一個認識”,正確處理“兩個關系”,突出抓好“三個重點”,實現“四個突破”,全面提升林果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一個認識:即強化廣大農民群眾對林果富民產業地位的認識。清水縣委、縣政府把林果產業確定為全縣第一大主導產業來抓,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是基于對該縣區域特色和發展優勢的正確認識,基于對市場行情和經濟效益的算帳分析,基于對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重點的準確把握。該縣通過鄉村兩級組織不斷向群眾講解政策、算帳分析,上下形成共識,堅定抓林果支柱產業的決心和信心,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全力推進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兩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穩定糧食生產與推進林果產業建設的關系。近年來,清水縣依靠推廣科技、主攻單產,實現了糧食增產,在穩定了糧油產量的同時在幼樹園中進行間作套種,抓好了60萬畝干鮮果基地的建設任務,加快了林果產業發展。二是正確處理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系。該縣鄉村兩級組織和各有關部門千方百計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行政推動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廣大群眾積極抓住全縣上下重視和支持林果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一門心思投入到林果產業建設中來,依靠果園增加了收入。

三個重點:一是實現適宜區林果全覆蓋。該縣繼續堅持以6個5萬畝干鮮果基地建設為骨架,進一步擴點成面,連線成片,規;l展,預計到2016年實現全縣林果適宜區全覆蓋,建成林果大縣、核桃大縣;二是提升綜合管理水平。該縣牢固樹立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放緩建園速度,加大管理力度,下決心發動群眾抓好果園管理,加大果園投入,確保建一片,成一片,見效一片;三是強化技術培訓。果業部門和鄉鎮堅持重心下移,實地培訓,每年至少培訓果農1萬人(次)以上,全方位、多層次對縣鄉村干部和果農進行系統培訓,努力使鄉村干部和群眾都成為抓林果產業的行家里手,建設一支技術過硬、作風扎實、管理在行的果業技術隊伍,真正讓群眾想管、會管,能管好果園。

四個突破:一是在標準化建園上求突破。清水縣立足于創優質、樹精品的建園思路,按照“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果品品牌化、建園精細化”的要求,采取統一規劃、統一放線、統一調苗、統一栽植、統一管理“五統一”措施,努力打造優質精品示范園;二是在示范帶動上求突破。該縣果業技術人員和鄉鎮干部積極落實行政技術“雙軌”承包責任制,加大精品園建設力度,做到縣有示范區、鄉有示范園、村有示范點、組有示范戶,為全縣林果產業全面升級樹立樣板;三是在專業合作社組建上求突破。各鄉鎮和果業部門扶持龍頭企業、科技人員和務果能手創辦合作經濟組織,逐步實現林果基地“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營銷”,不斷提高果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四是在培育龍頭企業上求突破。在擴張林果規模的基礎上,圍繞果品加工、包裝、儲藏、販運等各個環節,興辦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與果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果品精深加工型龍頭企業,真正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延長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增強發展后勁,提升林果產業的整體效益,實現農民和企業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