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委副書記張亞楠、副市長朱賈蓮帶領黨政考察團深入清水縣考察學習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天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宋尚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明泰,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縣委副書記、縣政協主席王新強,副縣長秦永斌陪同考察。
考察團一行先后深入清水縣永清鎮張楊村、白沙鄉馬溝新村、白沙鄉精準扶貧工作站、縣精準扶貧指揮部等地,通過現場查看、入戶了解、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重點就清水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學習。

考察團首先到永清鎮張楊村考察學習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張楊村按照縣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要求,緊抓貧困戶精準識別、黨員干部精準發力、基礎設施精準建設、產業精準發展四個重點,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在貧困戶精準扶貧上,重點抓好思想發動、政策落實、項目扶持等各項工作,張楊村力爭在全縣率先建成山區小康示范村。

在白沙鄉馬溝新農村建設現場,考察團著重了解了該村建設過程中,在土地供給、房屋結構規劃、建設資金籌措以及產業配套等工作上的創新做法。馬溝新農村建設主要采取了建房戶型、施工企業、建房資金、工程監工群眾說了算和政府發揮“規劃師”和“掌舵手”的措施,通過有創新做法,有效得推進整個工程建設。

(在白沙鄉精準扶貧工作站考察)
考察團表示,清水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成效明顯,在創新“精準扶貧”工作模式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值得來賓市深入學習和借鑒。同時希望來賓市和清水縣不斷往來,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兩地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在縣精準扶貧指揮部考察)
清水縣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緊扣實施“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制定了精準扶“1+19”方案,按照“做好規定動作,重點創新突破”的思路,主抓了在對象識別上精準發力,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在人員配置上精準發力,有效整合各方工作力量;在投入方向上精準發力,積極提供有力資金保障;在促進增收上精準發力,著力推進富民產業培育;在實績考評上精準發力,大力倡導“五用五懲”用人導向。在大力破解經濟總量小、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的同時,以貧困村和貧困戶為主戰場,突出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培育富民產業,加快全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在張楊村查看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相關資料)
近年來,清水縣圍繞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的戰略高度,狠抓農村新居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至目前,全縣探索出易地搬遷型、產業支撐型、災后重建型、勞務帶動型、舊村改造型5種有效模式,按照“國家補一點,部門幫一點,政府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的思路籌措資金,累計投資15.37億元,共建設各類新農村169個、分散自建1100戶,全縣農村磚房率達到67%以上,近4萬戶17萬余群眾住上了新安全舒適、經濟實惠、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描繪出了一幅幅“農村新房如畫軸、農民群眾住別墅”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縣精準扶貧指揮部參觀考察智慧清水•精準扶貧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

(白沙鄉馬溝村新農村建設)

(永清鎮張楊村美麗鄉村建設)

(白沙鄉馬溝村新農村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