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發揮“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縣實現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今年以來,清水縣廣開渠道,嚴格推選模范典型,從在清水工作、生活、學習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學習的清水籍市民中評選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等方面表現突出、事跡感人、群眾認可的“清水好人”將通過多種形式,以講故事的方式,廣泛宣傳“清水好人”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與廣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良好氛圍。
【清水好人】
王春:貧困兒童資助路上的“鋼鐵戰士”

“人與人之間是友愛的、和諧的”,這是清水“一對一獻愛心”貧困兒童資助協會副理事長王春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幫扶貧困兒童三年來,王春用愛與堅守照亮了貧困孩子的心,更詮釋了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與真諦。
王春是清水縣發改局的一名普通職工。2012年,張金霞主講的道德講座在清水縣開講,內容正是她多年來在貧困兒童資助路上的感悟,由于當時單位上的同志都去聽講座,自己是辦公室人員,就被留下來值班,后來聽回來的同事說起張金霞的事,王春深深的感到,這正是自己多年來埋在心底的夢想。為了更多的貧困兒童能夠走進校園,健康快樂的成長,王春便毫不猶豫的加入到愛心助學的活動中。由于她具有良好的網上交流能力,能很好地把握與各地愛心人士溝通的分寸,如今王春主要負責在網絡上上傳貧困兒童資料、反饋捐助物資發放信息、與各地愛心人士溝通交流的任務。2014年年底清水縣“一對一獻愛心”貧困兒童資助協會成立時,她被眾人推舉擔任協會的副理事長。

三年來,在愛心的路上,王春走遍了清水的山山溝溝,熟悉每一條鄉村小道!懊恐茏钇炔患按木褪侵苣,到時候就可以和團隊開展獻愛心活動了”,王春這樣告訴記者。說起被自己資助的孩子,最讓她放心不下的就是秦亭鎮黨河村的白永強,母親在得了腦部疾病去世后,妹妹因為無人照管又溺水身亡,突如其來的災難壓在了一個本該是快樂成長的小孩身上,這一切讓王春時常牽腸掛肚,她在日記中寫到“調查完資料回來的這一個月,我一直對他放不下心。村里上小學的就孩子一人,他每天從家到學校都要翻過一座大山,山上被茂密樹林覆蓋,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孩子早上去學校晚上放學再回家,中午自己帶些干饃饃充饑,由于長期缺乏營養,孩子面黃肌瘦,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城里八九歲的孩子個頭高。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來回幾十里的山路,夏天有暴雨閃電的時侯,冬天有大雪封山的時候,孩子該怎么辦?冬天天亮的遲又黑的早,孩子來去一個人……”。文字并不華麗,但就是在這簡單的言語中,我們讀出了這位愛心人士的深情厚誼和對貧困兒童的無限牽掛。
“在找尋資助人的過程中,一般情況就是給失去母親的孩子找一個女性資助人,給失去父親的孩子找一個男性資助人。我覺得資助孩子不僅要在金錢上給予幫助,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般的愛,讓他們在成長路上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起來”。每一次尋找資助人都是王春煞費苦心的時候,她經常加班加點的找資料,聯系資助人,每當找到合適的資助人和貧困兒童結對成功后,她都要高興上好幾天!叭绻f父母給了孩子生命是恩人,那么資助人給了孩子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第二個恩人,所以我替孩子謝謝他的恩人!”王春說。

王春說,剛開始自己加入到愛心助學活動中時,每逢周末要跟志愿者下鄉走訪、發放物資,被撇在家的兒子、丈夫都很不理解,可時間長了,家人們慢慢了解到這項公益活動的意義后,家人甚至連同事、朋友都從“不理解”變成“大力支持”!拔覀兘洺R锣l去入戶走訪調查,有時候中午回不了家,我們家鄰居會主動把我兒子接去他們家吃飯、休息;每次學校倡議為患病同學、災區捐款,兒子回來都會主動要求把自己的零花錢省出來為需要幫助的人多捐一點。”王春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正能量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正能量是一種可傳遞的能量。一件小事,但它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反映的是愛的傳遞,因此它才以加速度發酵,讓人們感動,讓人們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