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水縣把精準扶貧作為最重大的使命和最緊迫的任務,圍繞省市工作部署,貫徹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會議精神,緊扣實施“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全縣精準扶貧“1+19”方案,按照“做好規定動作,重點創新突破”的思路,在六個方面精準發力,有力地推進了扶貧攻堅向精準化邁進,實現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

在對象識別上精準發力,認真做好建檔立卡工作。成立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指揮的全縣精準扶貧指揮部、鄉鎮黨委書記任站長的鄉鎮雙聯扶貧工作站,由駐村工作隊與村級組織共同組建行政村雙聯扶貧工作室,健全了“縣有指揮部、鄉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組織機構,完善了縣委書記和縣長盯全縣、包鄉鎮縣級領導和工作組長盯鄉鎮、“第一書記”盯行政村、包抓自然村科級干部盯自然村、駐村工作隊員盯貧困戶的“網格化”工作網絡。從今年3月份開始,圍繞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縣、鄉、村三級精準扶貧工作隊員開展了進村入戶、信息采集和需求摸底工作,在去年建檔立卡2.08萬戶9.48萬人的基礎上,核減了2014年度脫貧的4662戶2.18萬人,精準識別出全縣16138戶7.3萬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精準管理。同時,與小康建設相銜接,根據收入水平,把全縣65209戶農戶劃分為基本小康戶、生活寬裕戶、鞏固提升戶、精準扶貧戶及政策保障戶5種類型,實施分類提升,同步推進精準扶貧和小康建設。

在人員配置上精準發力,有效整合各方工作力量。緊緊圍繞誰來扶的問題,按照“書記抓、抓書記”的思路,啟動實施了“11558”精準扶貧干部下基層活動,在全市率先從縣直部門一把手和班子成員中下派260 人擔任行政村“第一書記”,選派1028名科級干部包抓全縣1028 個自然村,推動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實現深度融合,建立起一支由包鄉縣級領導、“第一書記”、科級干部以及省市縣所有雙聯干部組成的共計4200多人的“網格化力量精準”工作隊,與全縣16138戶貧困戶結成“包干對子”,實現了工作力量的全覆蓋、幫扶隊員與貧困戶的無縫對接。近期,又按照省、市關于整合扶貧工作力量的新要求,我們既著眼121個貧困村集中發力幫扶,又面向139個非貧困村鞏固提升,整合各方面力量,積極銜接省市下派的26名第一書記、11名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開展工作,對12名因工作調動、退休等原因不能繼續任職或包抓自然村工作的第一書記和科級干部進行了調整,對27名不在貧困村的大學生村官調整到貧困村工作,實現了選派第一書記260個行政村全覆蓋、科級及后備干部聯系包抓1028個自然村全覆蓋、科技特派員260個行政村全覆蓋、大學生村官(駐村大學生干部)260個行政村全覆蓋。與此同時,緊緊圍繞扶持誰、扶什么、怎么扶等問題加強實踐創新,精心編印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行政村、到自然村、到貧困戶的《“一冊明”工作手冊》,統攬村戶基本信息、完善建檔立卡、指引精準施策,并分5期全員培訓了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確保了精準扶貧底數清、底子明、發力準。

(扶貧攻堅——道路交通建設)
在投入方向上精準發力,積極提供有力資金保障。積極整合精準扶貧各類資金7.1億元,其中省級整合5.7億元,縣級整合1.4億元(其中縣財政專列扶貧資金4000萬元:預算安排480萬元,占縣級財政增量資金1955萬元的24.55%;今年清理收回資金安排3520萬元,占收回資金6649.16萬元的52.94%),專門用于精準扶貧工作。對發展基礎較差的新城、遠門兩鄉實施差異化扶貧政策,連續三年每年各安排200萬元支持加快發展。同時,建立“5個500萬”干部人才支持資金保障機制,從今年到2019年,縣財政每年列支不少于50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基層黨員干部和人才培訓、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工作,重點傾斜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的建設工作。

(扶貧攻堅——改善人居環境)
在項目整合上精準發力,切實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著眼解決特困戶建房困難,對需建房的五保戶和殘困戶,按2人戶新建30平方米住房、籌集4.5萬元資金的標準,除落實危改政策補助1.15萬元(殘困戶另增加3000元)和易地扶貧搬遷人均補助資金8000元外,再通過民政救助、財政補助每戶補貼2萬元,使戶均補助達到4萬元以上,幫其建設安全新居。今年實施的180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已完成1500戶,新建的涉及4鄉鎮4村8個自然村265戶1321人整村搬遷、插花安置95戶356人和2014年14村1050戶5042人易地搬遷工程正在抓緊實施。著眼解決飲水不安全問題,進一步強化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保證到年底全面實現121個貧困村安全飲水全覆蓋。縣上按受益人口每年每人8元的標準及時下撥補助經費,并設立維修養護基金、籌集縣級維修基金93萬元,保障了飲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運行。著眼促進道路通暢,縣上每年安排1000萬元重點支持除通暢工程項目外的自然村道路砂化工程、產業路建設工程和村野小橋、村組道路鞏固提升工程。目前,全縣已有186個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計劃利用今明兩年重點實施剩余74個建制村通暢工程431公里,爭取國家補助資金2.2億元,今年建設通暢工程203公里(最近又爭取38公里,共計241公里;做好明年166公里前期工作),明年年底將實現全縣所有建制村全通暢目標。全縣還有261個自然村719公里未通砂礫路,計劃用6年時間實施,其中121個貧困村涉及178個自然村524公里,今年重點實施1鄉14村15個自然村15條30.3公里砂礫路,明年實施76個貧困村163個自然村494公里,剩余50個非貧困村83個自然村195公里,清水將積極做好前期工作,同步推進產業路建設和背街小巷、鄉間小路、村野小橋、小溝小渠、垃圾處理小場點、文化健身小廣場等“六小民生”工程。著眼發展社會事業,加大醫療救助扶持力度,對建檔立卡戶中癌癥和白血病患者,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醫藥費后,再分別按照30%和50%的標準給予二次救助,解決他們因病致貧的問題。強化鄉村醫生培訓培養,除抓好全縣344名村醫培訓外,今年起為每個貧困村選派1—2名初高中畢業生到天水衛校上學,享受“兩后生”政策補助,同時縣上每人每學年再補助1000元,實現為貧困村至少培養1名“本土化”鄉村醫生的目標;投資500萬元,為全縣20所鄉鎮衛生院均配備取暖設施,改善患者就醫條件。強化教育扶貧,繼續實施全縣中小學及農村邊遠地區教師補助津貼,籌資97萬元改善代課教師待遇,月工資提高到1200元,妥善解決代課教師離崗后生活安置問題;重點推進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行政村延伸,到明年在全縣125個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25所,使農村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70%;每年推出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解決農村幼兒園教師短缺問題;每年從“985”、“211”工程師范類院校引進10—20名緊缺學科專業畢業生補充到兩所高中任教,解決高中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問題。對當年考上大學的特困生,通過社會幫扶每人資助5000元。實施政府溫暖工程,投資3000萬元為全縣69所鄉鎮中學、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配建取暖設施,解決師生取暖不安全問題。制定《關于支持加快天水農業學校發展的意見》,著力辦好“促進聯合招生、合作培訓、支持農校高職籌建”等“十件實事”。同時,抓好鄉村舞臺和村級電影放映點等公益文化設施建設,在已建成79個電影放映點的基礎上,投入691.6萬元確保260個行政村數字電影放映點實現全覆蓋;完成115個鄉村舞臺建設,確保每村每周至少放映一場電影,實施千臺大戲送農村送戲下鄉300場次。

(扶貧攻堅——林果產業建設)
在促進增收上精準發力,著力推進富民產業培育。按照“西部蘋果、南北部核桃、東部牛羊、中部蔬菜中藥材、戶戶勞務”的全縣整體產業布局思路,大力推進以“做到四個精準到位、實施五大增收工程、精算6+1筆精準脫貧賬”為主要內容的“456”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增收計劃。即:借精準扶貧之力、做到“4個精準到位”,就是優勢產業精準布局到鄉、推進“一鄉一業”,特色產品精準規劃到村、實現“一村一品”,致富項目精準落實到戶、實施“一戶一策”,技能提升精準培訓到人、確保“一人一技”。走富民產業之路,實施“五大增收工程”,就是通過“核桃、蘋果+林產品”,實施以核桃、蘋果和林產品為主的林果富民增收工程,實現人均2畝園;通過“牛、羊+畜禽”,實施以牛、羊為主的畜牧富民增收工程,實現戶均有2頭牛+30只羊;通過“高原夏菜+蔬菜”,實施以高原夏菜為主的蔬菜富民增收工程,實現戶均種植1畝蔬菜園;通過“半夏+中藥材”,實施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富民增收工程,實現戶均種植1畝藥材園;通過“勞務+土地流轉”,實施勞務富民增收工程,實現戶均輸出1個勞動力,流轉3畝土地。圓小康生活之夢,精算精準脫貧賬,就是算清“干鮮果+牛(羊)、干鮮果+蔬菜、干鮮果+藥材、牛(羊)+蔬菜、牛(羊)+藥材、蔬菜+藥材、勞務+土地流轉”等“6+1筆脫貧賬”,努力做到實現上述2項能脫貧(2150元——3250元)、3項能致富(6300元——7400元)、5項奔小康(9550元以上)。同時,大力實施“六大富民增收工程”,完成全膜玉米種植18.06萬畝,種植高原夏菜3萬畝、小拱棚半夏2萬畝;安排資金344.2萬元扶持畜牧產業發展;輸轉勞務5.84萬人、創收3.93億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在天水農校啟動實施了“眾創空間”電商中心建設,帶動全縣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

(扶貧攻堅——人居安全飲水)
在實績考評上精準發力,大力倡導“五用五懲”用人導向。注重在扶貧攻堅主戰場考察識別干部、選拔使用干部、問責處理干部,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激發各級干部工作活力。大力倡導“5個5”用人激勵導向,即:逐年比選5名“減貧摘帽”快、統籌謀劃好的鄉鎮工作組組長、副組長向上級組織推薦儲備或使用;比選5名推進力度大、扶貧業績好的優秀“第一書記”交流到縣直部門重要崗位任職;比選50名擔當意識強、工作成效好的鄉鎮副科級領導干部優先提拔使用;比選50名幫扶措施實、工作方法好的縣直部門包抓自然村副科級干部解決正科級待遇;比選50名撲下身子干、群眾口碑好的科級以下工作隊員提拔到副科級崗位任職。嚴格落實“5個1”懲戒約束機制,即:對貽誤工作時機、影響精準扶貧工作推進的領導干部進行降職處理;對拒不履行崗位職責,作風漂浮、弄虛作假,干部群眾意見較大的領導干部進行免職處理;對組織領導能力較弱或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工作成效不明顯的領導干部,改任非領導職務;對認識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效果不明顯的科級以下工作隊員,一年內不得晉升職稱、提拔使用、評先選優或調動交流;將村干部精準扶貧工作成效作為推薦考錄公務員、公選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重要依據。在日常考評中嚴格做到“四看四比”,即:看簽到記錄、比幫扶工作頻次;看民情日記、比幫扶工作深度;看幫扶計劃落實、比幫扶工作進度;看群眾生活變化、比幫扶工作成效,以嚴格考評督促引導幫扶隊員出實招、鼓實勁、干實事。

今后,清水縣將按照把牢 “一條紅線”、貫徹“四個全面”、抓好“五個最大”的戰略部署,在大力破解經濟總量小、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的同時,以貧困村和貧困戶為主戰場,聚焦“六個精準”,突出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培育富民產業“三大任務”,舉全縣之力,唱好扶貧攻堅大合唱,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加快全縣經濟社會崛起跨越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絕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在全面小康建設的路上掉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