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筆者在清水縣永清鎮張楊村采訪時,見到村民張碎虎正在給自家新房的大門安裝門楣。他十分高興地請筆者參觀了自家的新房。只見新修的四間磚瓦房寬敞大方,合金的玻璃窗戶,雕花的實木大門,干凈整潔的衛生廁所,一切都透著新生活的氣息。

“真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要靠自己,只怕得猴年馬月!”說起自家生活的變化,張碎虎十分感慨。張碎虎家里有三口人,母親和哥哥身體都有病,由于缺勞力日子一直過的很困難,特別是住房條件非常落后,直到今年5月一家人仍擠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三間破舊房子里。

“多虧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隊員,不然我們住不上這么好的新房。”張碎虎告訴筆者,今年的精準扶貧調查摸底時,‘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隊員多次到他家了解情況,針對他家的情況制定了幫扶脫貧計劃,給他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縣民政局給他送來救濟金,縣委辦、縣國土局聯系到愛心企業為他送去了建房所需的磚、水泥等建材,實現了張碎虎蓋新房的愿望。

今年以來,為了切實做到精準扶貧,清水縣委、縣政府積極探索創新并全面啟動部署了以“下派一名‘第一書記’聯系一個行政村,選派一名科級干部包抓一個自然村,發揮縣級包鄉領導的引領作用、‘第一書記’的表率作用、科級干部的帶頭作用、雙聯干部的幫扶作用、鄉村干部的模范作用等五個方面作用,突出黨員、干部、致富能人、產業大戶、先進典型五層示范引領,抓好宣傳政策、教育農民、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鍛煉干部等八項具體工作為主要內容的“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使之成為雙聯行動、精準扶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度融合聯動的鮮活平臺、有力抓手和長效機制。

張碎虎一家住上新房是清水縣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在扶貧攻堅進程中,該縣緊緊圍繞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緊盯農村立地條件差、農民住房條件差的這塊短板,以“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的戰略高度,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正如張碎虎所說“國家有這么好的政策,又有駐村幫扶隊員對我進行幫扶,現在我的新房也蓋起了,對于今后的生活就更有信心了,我相信能把以后的日子過的更好,與大家一起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