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王義帶領省人大調研組,對清水縣“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蕭菡,副市長霍衛平陪同調研。

(在縣眾創空間調研)
當天,省人大調研組一行在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趙云清,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副縣長秦永斌等陪同下,先后深入黃門鄉小河村、紅堡鎮曹馮村、白沙鄉馬溝村、秦亭鎮趙堯村、永清鎮張楊村,查看了新農村建設和災后重建及舊村改造工作;深入莊天路調研了百里生態長廊建設;深入西靈山市級現代農業示范點和邽山生態園,查看了生態治理、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深入精準扶貧監測信息中心和眾創空間,對精準扶貧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

(在縣精準扶貧監測信息中心調研)
調研過程中,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和縣委副書記、縣長馬越垠分別向調研組一行介紹了全縣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方面的做法和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議。

(在縣電商中心調研)
清水縣按照“率先突出川區、著力提升山區、示范發展園區、統籌城鄉全局”的扶貧攻堅布局構想,確立了5551總體發展思路,努力建設生態良好、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社會和諧、獨具魅力西部科學發展特色縣,堅持主動作為、穩中求進、趕超進位工作基調,生態環境、新農村建設、干鮮果產業發展、鄉村道路建設、村陣地建設、城鄉環境衛生、干部干事創業勁頭等十三個方面的特色亮點工作贏得了廣泛認可。在生態果園建設方面,把果品產業確定為全縣助農增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性產業和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的主要抓手,牢牢抓住建設六十萬畝干鮮果基地不放松,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打造了西靈山、石溝河等六個五萬畝優質干鮮果基地,已經累計建成干鮮果基地四十八萬畝。在新農村建設方面,以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行動計劃為契機,以統籌城鄉發展和五新一好為目標,積極探索了新村建設型、舊村改造型、產業支撐型、勞務帶動型、易地搬遷型和災后重建型等六種建設模式,目前已經建設各類新農村一百六十九個,近十七萬群眾住上了新房子。同時在莊天路沿線打造百里生態長廊,為美麗鄉村建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在黃門鄉小河新村調研)
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縣委、縣政府向調研組建議:加大對生態果園建設及后續管理項目扶持力度,重視果業隊伍建設和人才引進,強化果園自然災害預防工作,繼續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村的產業投資政策扶持。
調研組表示,將全市五縣二區調研時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向省上進行專題匯報,為省委、省政府上制定相關政策和出臺相關文件提供決策參考。

(在紅堡鎮曹馮新村調研)

(黃門鄉小河新村)

(智慧清水精準扶貧大數據信息平臺)

(縣精準扶貧監測信息中心)

(邽山生態園)

(一對一愛心網店)

(眾創空間)

(秦亭鎮趙堯新村)

(永清鎮張揚村美麗鄉村建設)

(西靈山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小泉峽百里生態長廊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