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清水縣委切實發揮“一線指揮部”的職能,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統籌調動各方力量,自我加壓、負重拼搏,強力推進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成效明顯,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豐碩,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清水縣屬新聞媒體將接上前期【崛起?跨越】專題,繼續刊發系列報道,深入解讀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鼓舞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以縣委十四屆十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自我加壓、自我趕超,為努力開創清水崛起跨越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崛起跨越】
清水:人居住房建設碩果累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生活好不好、關鍵看住房。走進清水鄉村,成片的二層小洋樓,整齊劃一的磚瓦房格外顯眼。一座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在清水大地上開花結果,碩果累累。

據了解,今年,清水縣實施易地搬遷新村40個,建成農村住宅2095套,改造農村危舊房1400戶。近年來,該縣累計投資15.37億元,建成各類新村169個,農村磚房率達到了75.51%,永清、金集、松樹、賈川、新城5鄉鎮的磚房率超過了80%,人均住房面積由原來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41610戶17萬余群眾告別了低矮、破舊的土坯房,住上了堅固、舒適的新房子,1984戶農戶還住上了小洋樓,過上了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累計建成商住小區和保障性住房面積約160萬平方米,城區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26.6平方米,城鄉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圍繞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緊盯農村立地條件差、農民住房條件差的這塊短板,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的戰略高度,牢固樹立“農村住房抓質量、抗震安居是關鍵”的意識,狠抓農村新居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受到群眾的好評,也贏得了社會的關注和支持。至目前,全縣探索出易地搬遷型、產業支撐型、災后重建型、勞務帶動型、舊村改造型5種有效模式,按照“國家補一點,部門幫一點,政府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的思路籌措資金,描繪出了一幅幅“農村新房如畫軸、農民群眾住別墅”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