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下午,“2015全國百家網媒天水行”采訪活動走進軒轅故里,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在賈灣新村接受專訪,在專訪上詳細介紹了清水縣新農建設工作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劉天波說,清水縣委、縣政府立足國家扶重點縣和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縣情實際,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中一手抓精準扶貧,一手抓新農村建設,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解決了群眾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徹底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住房條件。

(秦亭鎮趙堯新村)
劉天波說,清水縣在新農村建設中認真學習習總書記關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農民奔小康,關鍵看住房”的目標,一手抓經濟,一手新農村建設,積極探索出了易地搬遷型、災后重建型、產業支撐型、舊村改造型、勞務帶動型、危房改造型等六種新村建設模式,有效提升了新農村建設水平。建設易地搬遷型新農村,全面夯實發展基礎,積極搶抓機遇,加大農村基礎條件改善力度,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建設災后重建型,有效的推進災后重建工作發的開展,保障了群眾住房;建設產業支撐型新農村,積極發展了以蘋果、核桃、藥材、蔬菜等為主的富民產業,按照“走產業路、打果品牌、念畜禽經、建蔬菜園、發勞務財”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林果、畜牧、蔬菜等特色富民產業;建設舊村改造型新農村,大力整治村莊環境,積極開展了“三清五改”和“一池兩改三化”等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勞務帶動型新農村,堅持推進勞務增收,按照“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的思路,把勞務產業作為短期內農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徑;建設危房改造型新農村,著力改善居住條件,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和整村搬遷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扶持群眾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鄉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積極改善農戶居住條件。截至目前,清水縣累計投資15.37億元,共建設各類新農村169個,全縣近4.3萬戶17萬余群眾住上了新房子,人均住房面積由原來的不足6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農村磚房率達到75.51%以上,群眾通過發展干鮮果、畜牧養殖、經濟作物、勞務輸出等高效產業,人均純收入快速增長。

(清水縣積極探索金融模式支持精準扶貧)
劉天波說,清水縣在抓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制定的“1+17”精準扶貧方案,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全縣重點工作,把加快15980戶貧困戶收入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緊緊圍繞農業產業“4116”富民增收工程,以實施“全省核桃大縣”戰略為抓手,全力打造以核桃、蘋果為主的60萬畝干鮮果產業,實現“人均兩畝園,收入上萬元”的目標。二是發展清水特色畜牧養殖業,清水縣甘肅省牛羊大縣,充分發揮養殖業優勢,采取了“興小區、建基地,強科技、扶龍頭,重防疫、保安全,抓品牌、促銷售、增效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發展牛羊養殖,增加農民收入,帶動群眾走上富民產業之路。三是種植半夏藥材,在牛頭河川道區大面積種植半夏,主打無公害半夏品牌,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帶動了更多農民群眾自覺投入半夏生產,半夏種植已發展成為清水農民增收的產業。四是輸轉富余勞動力,把勞務輸轉作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全縣勞務輸轉逐步向基地化、組織化、技能化、品牌化、市場化邁進,每年有組織和分散輸轉勞動力6.5萬人到7萬人,勞務收入創10億元以上。五是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戶知曉率,把惠農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實處,讓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紅堡鎮賈灣新村)

(山門鎮玄頭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