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指示精神,清水縣秉承“全力聚焦重點、奮力真抓實干、努力攻堅克難”的原則,通過 “政府引導、銀行出資、企業帶動、協會互補、農戶參與、基地發展”最終“實現農戶增加收入”(即6+1)的精準扶貧工作理念,開創了“6+1”參與式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銀行、協會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全力推動該縣精準扶貧取得實質性的成效,從而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政府引導,部門配合精準發力。清水縣政府緊緊圍繞“4536”產業增收計劃,研究制定帶動產業發展、支持公益事業建設、拓展基礎設施改善等方面具有針對性、可操作的計劃,指導產業建設重點,引導各職能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發改局協調各鄉鎮、各行政村制定了長遠發展規劃,積極配合做好項目的申報銜接工作;財政局、金融辦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資金投放力度,加快資金投放進,多方籌措資金,補貼農戶利息;林業局、農業局、畜牧局針對種植、養殖大戶,做好相關領域的培訓工作,并組織群眾實地考察,拓寬其種植、養殖思路;交通局、水務局配合發改局做好相關項目點的道路通暢、水利設施齊全;商務局對兩后生、社會青年正確引導,鼓勵其從事電子商務工作。

銀行出資,放大總量促進落實。大力試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支持產業新模式,統籌協調,通過縣級財政擔保從國家開發銀行為每村貸款100萬元,注入村扶貧互助協會,優先扶持貧困戶發展特色富民產業,著力解決貧困村、貧困戶在發展特色產業中存在資金短缺、資金周轉不靈等問題。引導鼓勵貧困戶成立專業合作社,探索形成“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全促進我縣產業發展。商業銀行按照清水產業發展現狀,科學謀劃,合理安排放款區域,科學分配放款數額,確保了該縣貸款順利投放。

企業帶動,互動對接共贏發展。清水縣充分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在精準扶貧產業建設中的帶動效應,緊密結合企業發展和貧困村脫貧需求,貧困戶致富愿望,借助貧困村土地面積大、勞動力充足、有一定產業規模的有利條件,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對接貧困村發展規劃,對接貧困戶發展需求,實現企業與群眾互動:一是企業提供公益性崗位,安排貧困戶就業;二是扶持鼓勵貧困戶壯大產業,回收產品;三是企業積極推行土地流轉,引導貧困戶參與基地建設;四是回收農副產品,增加農戶收入;五是鼓勵農戶出資入股,參與企業就業分紅;六是企業提技術培訓,提高貧困戶發展能力。企業通過統籌規劃、協調安排,找準幫扶工作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充分利用市場導向,不斷充實,發展壯大,輻射帶動全縣產業建設,建立起發展的長效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實現企業與農戶的互利共盈。目前,該縣已選擇經營實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宇新牧業、華盛農業、天潤菊香藥業三家扶貧龍頭企業幫聯永清鎮常楊、雙場、樊峽三個貧困村,開展試點工作。

協會互補,支部領導民事民管。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職能和下基層干部作用,引導農戶成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建立健全互助資金協會幫扶機制。對已建立起的65村扶貧互助協會規范運作,定期組織召開會議,邀請部分協會會員和借款農戶,研討借款農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共同謀劃解決方案、交流心得體會和發展產業經驗,既推動協會理事會、監事會工作職責落實,又使協會成為群眾梳理產業發展思路、共享發展經驗、交流實用技術的有效平臺。支持引導還沒成立協會,對已列入年度計劃的91村完善組織構架,早日建成,對未列入計劃的,縣上將先籌資在年內建成。同時,結合村內產業發展情況,分門別類,成立不同的產業協會,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探索建立互助協會發展長效機制,實現互助協會與貧困戶信息共享,確保協會正常運轉,有效帶動貧困鄉村和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企農戶脫貧致富的目的。

農戶參與,誠實勞動穩定增收。按照“大幫小、富幫窮、親鄰相幫”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員、種養大戶、致富帶頭人的示范帶動作用,為每個貧困戶和產業發展小戶確定幫帶戶,幫助其確定致富項目、擔保借款、提供技術和信息,扶持鼓勵農戶通過誠實勞動,引領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同時,支持鼓勵農戶積極參與村務管理,由農戶或農戶代表在村內建立不同的能力建設小組,協調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和困難問題,實行民事民管,民參與民監督,支持自身發展、理財能力不足的貧困戶將精準扶貧貸款入股企業,逐步健全和完善企業與貧困村、貧困戶長期“聯姻”,互利共贏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有效帶動貧困鄉村和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企農戶脫貧致富的目的。

基地發展,擴大規模助推產業。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多鄉一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提升產業層次,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早培訓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龍頭企業,積極鼓勵貧困戶流轉土地、聯戶經營,進一步提質增效,壯大基地發展,增加生產規模,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大力加快貧困戶脫貧步伐。

通過“6+1”精準扶貧工作理念,以行政村扶貧資金協會為建設平臺,充分發揮政府、銀行、企業、協會、農戶在精準扶貧中各自優勢和特點,建立各行各業和貧困村、貧困戶之間穩定的對接機制,實現優勢互補,著力解決了該縣貧困面大、經濟發展滯后、基礎條件薄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公共服務保障短缺的問題,切實增加了農戶收入,加快了貧困村脫貧步伐,為該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