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二五”時期是清水縣經濟總量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來,清水縣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實施“5551”發展戰略,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縣呈現出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進、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十三五”,清水縣牢牢扭住“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始終遵循“八個并重”總體要求,提出了“14651”發展戰略,努力實現新跨越,開創新局面。為此,清水縣新聞媒體將開設【解讀全委會】專欄,深入解讀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縣委十四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自我加壓、自我趕超,為努力開創清水崛起跨越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解讀全委會】
清水:大手筆建設“七個清水” 引領經濟社會大發展

1月24日清水縣召開的十四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審議通過《中共清水縣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奮力推進富裕清水、開放清水、通暢清水、綠色清水、文化清水、宜居清水、大美清水“七個清水”建設目標,把清水建成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圍繞打造轉型升級大環境建設富裕清水。以推動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統籌城鄉和縣域發展為手段,以打贏脫貧攻堅大決戰為重點,深入實施“3341”項目建設工程、雙聯行動、脫貧攻堅行動和“互聯網+”行動,加快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動力結構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經濟綜合實力,努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升級版”。

圍繞打造向西開放大門戶建設開放清水。以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統領,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建設等戰略平臺,著力構建大開放大開發格局,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努力把清水打造成向西開放重鎮和東進關中的“橋頭堡”。

圍繞打造物流集散大樞紐建設通暢清水。發揮交通區位比較優勢,力口快建設物流運輸、公共信息、存儲配送三大平臺,著力構建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在省市物流集散大樞紐建設中發揮作用,努力建設連接平(涼)慶(陽),服務隴東南,面向甘陜川的物流集散地。

圍繞打造清潔能源大基地建設綠色清水。守住生態底線,瞄準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發展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在資源節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廢棄物利用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努力把清水建成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基地。

圍繞打造文明傳承大平臺建設文化清水。大力弘揚軒轅文化,鞏固提升全國文化先進縣成果,統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示、創新和利用等工作,保護好文物“祖業”,推動好文化事業,發展好文化產業,努力把清水建成軒轅故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全省特色文化大縣。

圍繞打造生態安全大屏障建設宜居清水。以藍天、碧水、安全、寧靜、生態五大工程為抓手,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加強城鎮綠化和重點區域生態治理,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相協調,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和環境水平,努力把清水建成西部最佳宜居城市。

圍繞打造發展高地新形象建設大美清水。創新創優發展軟硬環境,重塑獨具清水特色的生態形象、交通形象、自然風光形象、 產業形象、文化形象和民風形象,全面展現生態環境美、鄉村風貌美、公路風光美、富民產業美、城鄉干凈美、大眾創業美、居住環境美、平安生活美的大美清水新形象。

建設“七個清水”是強化發展支撐,服務和落實好全省全市目標定位的重要體現,是“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主動融入和服務全省打造“轉型升級大環境、向西開放大門戶、物流集散大樞紐、清潔能源大基地、文明傳承大平臺、生態安全大屏障”,以及全市關于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重要次核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等戰略目標,向著把清水建設成為向西開放重鎮和東進關中的“橋頭堡”,連接平(涼)慶(陽)、服務隴東南、面向甘陜川的物流集散地,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基地,軒轅故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全省特色文化大縣,西部最佳宜居城市戰略格局中主動作為,立足縣情實際,準確把握自身定位,充分發揮特色優勢,以此引領經濟社會大發展,提升整體輻射帶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