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二五”時期是清水縣經濟總量增長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來,清水縣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實施“5551”發展戰略,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縣呈現出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進、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笆濉保逅h牢牢扭住“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始終遵循“八個并重”總體要求,提出了“14651”發展戰略,努力實現新跨越,開創新局面。為此,清水縣新聞媒體將開設【解讀全委會】專欄,深入解讀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縣委十四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自我加壓、自我趕超,為努力開創清水崛起跨越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解讀全委會】
五大特色富民產業助力小康之路

消除貧困最關鍵的是增加貧困戶收入,而增收的核心在于抓富民產業。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清水縣深入實施“4536”富民產業增收計劃,始終把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勞務五大特色富民產業培育牢牢抓在手上,加快“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堅持走“建基地、強園區、扶龍頭、育大戶、抓改革、促增收”的產業發展新路子,朝著建設人民小康縣的目標邁進。

做大做強林果產業,持續放緩建園速度,重點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集中連片程度,新建干鮮果基地3萬畝,抓好“6個5萬畝”干鮮果基地的精細化管理,確保每年以5—7萬畝的速度增加掛果園,切實使林果業成為群眾增收的首位產業;穩步發展畜牧產業,大力實施“12314”畜牧產業富民工程,力爭把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打造成首家部級示范園區,同時,鞏固擴大宇新牧業、嘉泰牧業2個市級畜牧科學發展示范點,創建3個市級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新建14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切實走好小區養殖、大戶示范的專業化規;l展新路子;著力擴大蔬菜產業,以紅堡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輻射,抓好白駝河流域1000座塑料大棚建設,努力把白駝河、后川河、牛頭河流域建成全縣優質設施蔬菜產業基地,帶動全縣蔬菜種植達到10萬畝以上;做精做優藥材產業,以打造全國一流的設施半夏標準化生產基地為目標,發展半夏種植2萬畝、種植其他中藥材3萬畝,著力建設山門南山黨參、松樹椅山黃芪、白沙魯溝柴胡和草川新坪牛蒡子等四大中藥材生產基地;鞏固提升勞務產業,將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加強培訓與促進轉移有機結合起來,力爭年均輸轉7萬人左右,實現勞務收入11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