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以及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習總書記明確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2月23日,中共清水縣委宣傳部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講話精神并安排部署貫徹事宜,要求縣屬新聞媒體記者要認真學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嚴格按照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要求,多深入基層,多深入群眾,牢記責任和使命,努力推出一批唱響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清水好聲音的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不斷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在清水縣新聞輿論戰線落地生根。對此,清水縣屬媒體即日起開設【走基層】欄目,用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
【走基層】
清水:精準扶貧中的“貸”動力

“現在日子過得美著呢,一點不比城里人差,好日子是勞動換來的!”2月28日,家住清水縣白沙鎮馬溝村的村民馬德紅和記者聊起現在的生活,幸福感溢于言表。
前兩年,馬德紅加還是另一番光景,家庭經濟收入無來源,貧困的家庭全靠他一個人支撐,但馬德紅的能力畢竟有限,僅靠種地和打零工掙的那點錢還不能支持家用,生活十分困難。
馬德紅說:“多年來,面對種種生活壓力,我想了好多辦法,改變貧困面貌,但是一方面缺少資金,一方面緊靠一個的能力,很難支持這個家。”

在全國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時期,清水縣在認真調研,分析群眾致貧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政府+龍頭企業+貧困農戶”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新模式,為農民開辟了長效增收渠道。
馬德紅回憶說,當得知精準扶貧貸款這一消息后,他激動得一晚上睡不著,覺得“苦日子”就要到頭了。第二天就趕到村委會報名,貸款5萬元入股到天水華盛農業,每年可以領到4000元的分紅金,可以解決一些生活困難,黨的政策真好,在今年年前已經領到了第一季度的1000元分紅資金。
馬德紅說:“這1000元的分紅資金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我栽植了3畝核桃園,當時正是施肥的最佳時機,買了化肥農藥,用于核桃園后續管理。現在春耕生活也馬上開始了,我打算將剩余的錢用于買地膜、化肥、農藥、農具等,這1000元可解決了不少事情。”

當談起脫貧的事時,馬德紅很有信心的說:“我也是精準扶貧戶,在今年驗收時,房屋、水等都好,就是一年的經濟收入太低了,到現在還沒有脫貧,但是我栽植的3畝核桃樹馬上就要掛果了,還有1.8畝蘋果園也再過兩年就掛果了,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打算把以前的老蘋果園栽植成花椒樹,花椒的收入很樂觀,到時候肯定能脫貧。”
當記者問到你的貸款三年期滿后,不能再分紅了,你的收入咋辦?馬德紅滿懷信息的說,我正愁得就是這三年,正好有這么好的貸款政策,這三年的分紅利息我主要用于果園管理,三年后,我的果園全部進入盛果期,華盛農業又是我縣的農業龍頭企業,銷售問題也不怕,那時的收入可觀著哩。
馬德紅并不是村里唯一嘗到甜頭的人。該縣縣委、縣政府將產業發展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堅持產業“規劃到村、輻射到戶、帶動到人”,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激發發展活力,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