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清水縣立足縣情實際,抓產業、增后勁,堅持把增加收入作為核心任務,按照“一鄉一業”、“一村品”、“一戶一策”要求,制定全縣富民產業扶貧規劃和精準到村到戶年度計劃,實現了“林果、畜牧、經作、藥材、勞務”五大優勢產業精準布局到鄉、規劃到村、落實到戶、培訓到人,貧困村特色種養業蓋率達到了100%。

清水縣將林果業作為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圍繞“人均兩畝園,收入過萬元”目標,新建以核桃、蘋果為主的干鮮果基地3.12萬畝,加強6個5萬畝干鮮果基地的精細化管理,全縣果園面積達到48萬畝,其中121個貧困村果園面積15.52萬畝,貧困戶戶均果園2.97畝、果品收入855元。

清水縣大力發展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 5個,全縣標準化養殖小區達142個、規模養殖場213個、養殖專業村121個、規模養殖戶13501戶,畜禽飼養量443.57萬頭(只),其中貧困村畜禽飼養量達到15.06萬頭(只),貧困戶戶均牧業收入430元。

清水縣按照“以短養長、以糧促果”的農業產業綜合發展模式,在干鮮果基地套種油料、大麻等經濟作物23萬畝,發展以高原夏菜為主的蔬菜種植11.52萬畝,貧困戶戶均經作業面積1.32畝、經作業收入684元。

清水縣主推小拱棚半夏作務技術,在紅堡、永清等7鄉鎮的河谷川地建設半夏標準化生產基地2.1萬畝,半夏畝均純收入達1.3萬元;種植其他中藥材2.9萬畝,貧困戶戶均種植中藥材0.73畝、藥材收入1305元。

清水縣建立全縣精準扶貧戶勞動力資源數據庫,通過技能培訓和有效對接,精準輸轉貧困戶勞動力1.72萬人,創勞務收入1.1 7億元,勞務收入平均占到了貧困家庭純收入的48%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