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十三五”時期是張家川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階段,是短板補齊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實施好“十三五”規劃,對全面提升縣域綜合實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即日起,縣新聞中心開設《展望十三五》專欄,推出系列報道,對張家川縣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思路、重點和中心工作等進行宣傳推介,統一發展共識,凝聚工作力量,調動和激發全縣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為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的張家川貢獻力量。
三大園區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

張家川縣將繼續以三大園區為依托,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以園區建設為平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新型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
中部清真食品和生物醫藥園。集中建設以清真肉制品、清真明膠、清真調味品、清真小吃為主的清真食品和以太極天膠、中藥飲片、保健品為主的生物醫藥生產企業。積極依托省、市政府相繼出臺的支持張家川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落實好我縣制定出臺的《大力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的意見》,通過稅費減免、加大資金投入等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資措施,使企業做大做強。認清企業現狀,立足實際,外引內聯,合作共贏,組團發展,使清真食品產業真正成為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和動力。著力打造張家川清真餐飲業“伊香牛肉拉面之鄉”品牌,繼續唱響“張家川要發展,滿世界開飯館”的號角,使清真餐飲業成為張家川人民走出家門、過上小康生活的“敲門磚”。強化對清真食品市場的管理,促進《甘肅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使管理工作真正為清真食品產業的發展發揮保護傘、助推器的作用。

東部循環經濟和物流產業園。循環經濟是一種周期長,影響深遠的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征,張家川縣將結合縣域特點,繼續探索適合張家川縣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集中建設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非金屬礦產開發、廢舊生活用品回收加工利用為主的循環經濟和以恭門火車站為核心的建材批發、倉儲、物流業,深入挖掘農村資源潛力,節約農村資源,減少生產成本,改善農村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西部皮毛加工和商品貿易園。集中建設以羊剪絨、皮革制品和其他畜產品加工為主的畜牧產業鏈加工企業和以皮毛販運、百貨批發為主的商品貿易企業。把振興皮毛市場、建設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點工作,制定優惠政策,培育骨干企業,不斷壯大規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