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大力弘揚“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發揚真抓實干、風正勁足的工作作風,在工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新農村及村陣地建設、生態環境及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干鮮果產業發展、農村安全飲水及鄉村道路建設、精準扶貧、社會事業及民生保障、社會治安治理、醫療衛生、教育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為進一步推動全縣各項事業發展,清水縣屬新聞媒體將推出【崛起跨越】專題,對近年來清水縣取得的成績進行專題報道,為努力開創清水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崛起跨越】
清水:文化建設引領小康生活

“十二五”以來,清水縣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強縣和旅游富縣戰略,緊緊圍繞“弘揚先進文化,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深化體制改革,豐富文化生活,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著力繁榮文藝創作,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全力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宣傳水平,全縣文化旅游廣播影視各項工作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得到了長足發展。

文化投入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旅游設施建設顯著提升。該縣先后建成了軒轅橋、軒轅湖公園及水舞廣場、溫泉大道、牛頭河十里風情線、軒轅大劇院、上邽生態園、溫泉游客服務中心、軒轅殿、軒轅祠,18鄉鎮綜合文化站、266個農家書屋、鄉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及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

圍繞特色文化品牌,奮力推進文藝精品創作。該縣著力做優做精軒轅故里特色文化旅游名片,編排了舞蹈《軒轅鼓舞》;開辦了《軒轅講堂》;編輯出版了《華夏文明的曙光》、《清水文化》、《趙充國》、《軒轅故里民間故事集》、《清水碑文研究》等系列文史書籍;成功創排了西秦腔歌舞傳奇劇《軒轅大帝》,創排了舞蹈《崛起》、《清水謠》、《天邊》、《小青蟲的夢想》節目被央視《大風車》欄目收錄;編排的《擰麻姑娘》參加了省電視臺雙聯晚會演出,更好地宣傳推介了清水,提升了清水知名度。

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加強。落實免費開放資金,確保“四館一站”和趙充國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面正常免費開放。每年重大節日期間,都積極組織開展城鄉社火調賽、春節綜藝晚會、燈謎晚會、民俗非遺節目展演、電視秦腔大賽等20多項群眾文化活動。堅持開展“千臺大戲送農村”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活動,年均送文化、送戲下鄉360多場(次),免費放映電影3400多場(次)。同時每年都堅持舉辦書畫、攝影作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擴大了區域間的文化合作和交流。

切實強化工作措施,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全縣1萬多件文物和1190多冊古籍全部建立了數據檔案庫。加強殘損文物修復保護。對博物館200多件殘損文物進行了整理拍照和重新建檔,將100多件書畫報省博物館修復。加強李崖遺址等野外文物發掘保護。共發掘西周中期墓葬10多座,李崖遺址和魯恭姬造像碑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切實加強館藏文物安全。

堅持遵循市場法則,強力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強了軒轅文化研究工作;全力抓好文化旅游產業培育發展和產品開發營銷工作;堅持深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堅持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原則,成功舉辦了軒轅文化節暨清水溫泉消夏養生旅游節,極大地助推和拉動了縣域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介了清水。

“十三五”時期,清水縣文化廣播影視旅游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市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和絲綢之路黃金段的戰略部署,以“聯接隴東南,融入大關中”和建設“西安天水生態旅游后花園”為目標,奮力實施文化強縣和旅游富縣戰略,積極推進“11245689”工程:全力發展“一帶”,即絲綢之路黃金段軒轅文化發展帶(依托清水豐富的軒轅文化、先秦文化、漢唐文化、充國文化和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以牛頭河為軸線,以“兩園”為支撐,著力打造西起劉秀洞,東至軒轅谷,以北包括軒轅窯、李崖遺址,以南包括花石崖、尹道寺的軒轅文化發展帶,區間涵蓋龐公庵、小華山、充國陵園、永清堡遺址、紀信祠、軒轅廣場、充國廣場、軒轅湖水舞廣場及水上公園、軒轅祠、紅崖觀、泰山廟、溫泉、李虎墓、鐘靈寺、石洞山、三皇谷、軒轅殿、非子牧場等20多個自然、人文景觀。);精心打造“一長廊”,即牛頭河峽谷觀光旅游長廊環境教育基地(打造集觀光、休閑、體驗、探險、餐飲、購物、農家樂、采摘游樂園、水上漂流、垂釣、駕駛技能培訓基地及環境教育基地為一體的觀光旅游長廊。);做強“兩大園區”,即軒轅文化旅游產業園和清水溫泉生態旅游景區;做優“四大品牌”,即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甘肅省軒轅文化之鄉;做大“五大景區”,即花石崖、小華山、石洞山、三皇谷、充國陵園;實施“六大工程”,即精神引領工程、精品打造工程、文化惠民工程、產業振興工程、改革創新工程、人才興文工程;打造“八大名片”,即軒轅故里、充國故里、《軒轅大帝》、非子封邑、龐公玉石、天河美酒、道教音樂、清水剪紙;建設“九大重點工程”,即牛頭河峽谷文化旅游觀光長廊和環保教育基地、軒轅文化旅游產業園、溫泉生態旅游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東部文化影視城、太坪調平臺基礎設施建設、花石崖景區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西靈山農業觀光旅游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