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俞,你跑不掉了吧!今天還讓我‘將’你的‘軍’了!”
“連戰三場,還是讓你給贏了,走吃飯走,明天繼續接著較量”。
原來從辦公樓后面傳來的聲音是土門鄉紀委副書記高增福和在基層工作多年的老干部俞曉義,他們結束了一天工作后利用閑暇時間較量起了象棋。

土門鄉紀委副書記高增福說:“自從鄉政府建設了文化室、圖書室以及娛樂室,鄉干部的業余生活得到了豐富、生活習慣也有了改善。以前,但凡鄉干部呆在一起沒事干不是東扯西吹就是上網聊天打游戲,總覺得沒事可干。現在可好了,在工作之余,同事們湊在一起打乒乓球、搗臺球、下象棋,甚至一些有文藝愛好的干部還可以練練毛筆字、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既鍛煉了身體,又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和能力提升。”
為激勵鄉鎮干部“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清水縣以切實解決基層干部吃飯難、洗澡難、看書難、活動難、上廁所難的“六難”問題為切入點,從改善基層工作生活環境入手,推出以“小食堂、小澡堂、小圖書館、小娛樂室、小體育場、水沖式廁所”建設為主的“六小工程”,著力建設“溫暖之家”,徹底改善了基層干部工作生活條件,激勵和幫助基層干部做好工作,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

土門鄉黨委書記王長榮向記者介紹:去年,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鄉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謀劃,投資26萬余元對鄉政府食堂進行了墻面粉刷涂白、吊頂、暖氣包裝、餐桌更換等,為干部職工定做了消毒碗柜,確保干部職工用餐安全,改造了衛生間、圖書室、娛樂室等硬件設施,有效地改善了鄉政府辦公環境及干部職工的生活條件,極大的提升了政治理論和文化修養,激勵干部安身,安心,安業。
土門鄉老干部俞曉義說:我在土門鄉工作了20多個年頭,從去年實施了“六小工程”后,鄉政府的辦公環境好了很多,尤其是自從鄉政府給我們建了洗澡間,對于我們整日奔波在田間地頭、風里來雨里去的鄉干部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以前,一到春季,農業農村工作開始后,鄉干部十天半個月都回不了家、洗不了澡,每天從地里回來灰頭土臉、渾身汗臭味,十分難受。如今,從地里回來洗個澡,渾身舒暢,在基層工作的勁頭更足了。

生活上的關愛和政治上的關心,讓鄉鎮干部嘗到了甜頭,感受到了溫暖,作風發生明顯變化,干部扎根鄉鎮、熱愛鄉鎮、奉獻基層、服務“三農”的熱情高漲,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大大提高,有力的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步伐。
以往,鄉政府灶房環境比較差,無論做怎么樣的飯菜,總感覺干部吃的不可口、不舒心,我自己也感到難為情。現在,鄉政府對餐廳進行了改造裝修,灶房的環境衛生好多了,尤其是在灶房安裝了消毒碗柜,干部吃完飯直接把碗放進消毒柜,既整齊又安全,土門鄉廚師王小花這樣告訴記者。

鄧菲也是土門鄉的一名公務員,來自蘭州城關區,去年5月份到鄉政府工作。她說,“我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對農村環境本來就不適應,最讓我苦惱的是鄉政府的旱廁,臭氣熏天、蒼蠅和蟲子到處都是,有時候實在是憋不住了才去上廁所,一時難以接受,加之遠離家鄉和親人,有時甚至有了辭職的打算,好在去年鄉政府給我們修了水沖式衛生間,解決了我的苦惱,自己可以在基層安心工作了,也感覺到了家的溫暖。”
可見,身為一名鄉鎮干部,作為黨和政府各項政策貫徹落實的基層組織者和實踐者,其工作、生活的環境如何,直接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鄉鎮干部隊伍的穩定,影響鄉鎮黨委、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

土門鄉“六小工程”的建設只不過是清水縣的一個縮影。在清水縣18鄉鎮,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創新,有自己的特色亮點。
去年以來,清水縣嚴格按照“整合、改造、新建”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六個嚴格”( 嚴格建設標準、嚴格責任落實、嚴格資金管理、嚴格工程質量、嚴格督促檢查、嚴格組織驗收),強化過程監督,實現了18個鄉鎮“六小工程”全覆蓋。

在實施過程中,18鄉鎮結合現有基礎設施條件,科學合理規劃,采取縣財政補助和鄉鎮自籌的形式,由縣財政統一管理、分批撥款、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了經費保障。為確保項目工程質量,在工程啟動前,縣財政按照項目總投資的40%比例下撥首批補助資金,項目完成后,由組織、財政、發改、住建四部門組成工作組對18鄉鎮“六小工程”項目進行統一驗收,對驗收合格的鄉鎮及時撥付剩余補助資金,對工程質量高、建設進度快的鄉鎮適當提高補助比例,有效激發了鄉鎮的工作積極性。至目前,全縣已完成小食堂建設1058.5㎡,小體育室建設200㎡,小澡堂建設350㎡,小圖書室建設185㎡,小娛樂室建設200㎡,水沖式廁所建設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