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大力弘揚“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發揚真抓實干、風正勁足的工作作風,在工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新農村及村陣地建設、生態環境及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干鮮果產業發展、農村安全飲水及鄉村道路建設、精準扶貧、社會事業及民生保障、社會治安治理、醫療衛生、教育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為進一步推動全縣各項事業發展,清水縣屬新聞媒體將推出【看發展】專題,對近年來清水縣取得的成績進行專題報道,為努力開創清水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看發展】
清水: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助農增收

近年來,清水縣圍繞實施“14651”發展戰略,全面落實“4536”富民產業增收計劃,著力發展“四大支柱產業”,進一步加強貧困鄉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不斷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實現了“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綜合效益。近年來全縣完成培訓8875人。其中,“組十團”農民技能提升培訓3237人,就業技能培訓3376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2人,創業培訓138人,示范培訓958人,兩后生學歷教育培訓2058人,勞務品牌培訓401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190人。

大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充分利用龍頭企業技術力量,積極開展委托培訓、定向培訓和訂單培訓,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培訓工作機制,實現了互惠互利、互動雙贏。

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民培訓中上接市場、下聯農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采取“支部加協會”、“合作社加農戶”等方式,為群眾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引領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圍繞全縣富民產業建設及勞動力技能需求,堅持把整合培訓資源作為培訓工作的關鍵環節,實施以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養殖能手為主的培訓中心示范戶400多戶,通過以身說教、聯戶幫帶,積極為群眾提供技術技能咨詢服務,發揮了科技大戶的示范帶動效應。

圍繞“優先輸出貧困戶勞動力”的工作思路,在提高輸轉培訓率和穩定就業率上下功夫,力求貧困戶務工收入持續增加,全力推動勞務輸出向更高層次發展。加大有組織輸轉力度,多渠道、多途徑開展勞務輸轉。集中開展了“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邀請省內外的各類用工企業來縣招工,為城鄉勞動者提供了近1920個用工崗位。“定向輸出”效果明顯,成功介紹1.2萬人在上海、天津、深圳、江蘇等地實現就業。狠抓就地就近輸轉,積極引導務工人員離土不離鄉、就地就近務工,核桃大縣建設等項目建設中,優先使用本地貧困農民工。全縣共輸轉貧困戶勞動力1.7萬人,創勞務收入1.1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