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清水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大力弘揚“淳樸誠信、尚德務實、創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發揚真抓實干、風正勁足的工作作風,在工業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新農村及村陣地建設、生態環境及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干鮮果產業發展、農村安全飲水及鄉村道路建設、精準扶貧、社會事業及民生保障、社會治安治理、醫療衛生、教育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為進一步推動全縣各項事業發展,清水縣屬新聞媒體將推出【看發展】專題,對近年來清水縣取得的成績進行專題報道,為努力開創清水發展新局面、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篇章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看發展】
清水:昔日聚力拔窮根 今朝產業促增收

(富民產業——核桃)
近年來,清水縣始終堅持把發展富民產業作為精準扶貧、拔除窮根的根本出路,緊盯脫貧致富目標任務,融合推進精準扶貧與“1236”扶貧攻堅行動,堅持力量再集中、產業再壯大、政策再傾斜、方式再創新、落實再加力,進一步構建政策扶持、力量保障、基礎支撐三個平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漫灌”向“滴灌”的深度推進,全縣扶貧開發呈現出內外聯動、全力攻堅的良好局面。

(富民產業——蘋果)
該縣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核心任務,大力實施“4536”富民產業增收工程,實現了“林果、畜牧、經作、藥材、勞務”五大優勢產業精準布局到鄉、規劃到村、落實到戶、培訓到人,貧困村特色種養業覆蓋率達到了100%。把林果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新建以核桃、蘋果為主的干鮮果基地3.12萬畝,貧困戶戶均果園面積達到2.97畝,為實現“人均兩畝園、收入上萬元”奠定了基礎。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5個,全縣標準化養殖小區達142個、規模養殖場213個、養殖專業村121個、規模養殖戶13501戶。套種油料、大麻等經濟作物23萬畝,發展蔬菜種植11.52萬畝。建成半夏標準化生產基地2.1萬畝,種植其他中藥材2.9萬畝。輸轉勞動力6.9萬人,創勞務收入11億元。貧困群眾人均特色產業收入達到2495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7%。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累計發展農業龍頭企業3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78個,輻射帶動貧困戶8700多戶。發展旅游專業村2個、農家樂57戶,帶動3060人依靠旅游業實現脫貧。積極發展光伏產業,投資480萬元建成張楊村分布式光伏扶貧試點項目,惠及永清張楊等5鄉鎮6村200戶貧困戶,通過電價收益實現年增收3000元以上,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半夏加工)

(核桃套種小雜糧)

(特色中藥材甘草種植)

(特色中藥材芍藥種植)

(富民產業——畜牧養殖)

(扶貧拔窮根 產業促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