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洞山位于清水縣山門鎮政府駐地西南2公里處,地處秦嶺余脈山系寶雞至華嶺帶。這里峰巒疊嶂,翠柏掩映,群山景秀,林壑優美,因"古洞懸石",而稱石洞山,是佛道兩教并存的名山勝地,聞名遐邇的清水"八景之一"。

石洞山山崖西南角有巖洞一處,高寬各丈余,深不可測,洞頂所懸巨石,近三角形,動而不移,危而不墜,上平下銳,能坐臥五六人,懸石隨風吼叫而頻頻作響,似有浮動之感,洞內有天然洞穴兩處,一名瓦碴洞,一名雞毛洞,洞側有龍涎飛瀑,自石壁飛瀉而下,一旦入洞,寒風撲面,石隙中巨石令人生畏。

石洞山占地3000畝,森林面積1500畝,現存有古建筑800余平方米,據石佛石文考古證實,始建于隋唐,興盛于五代,沿續至明清,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明朝萬歷年間重修,明國36年再建,今后歷朝歷代均有重建、擴建。

石洞山因佛道兩教之別,分上下兩寺,即上為道觀石洞山,下為佛教青巖寺。道觀廟宇布局呈二進院落,前有鐘鼓樓,中有玄帝宮,后為玉皇凌霄寶殿。青巖寺主殿、附殿呈四合院落。建筑群琉璃覆頂,雕梁繪棟,巧奪天工,蔚蔚壯觀,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千百年來,石洞山流傳著王靈官顯神威除妖降魔、巖圣母發慈悲濟世佑民、清玉羽化成仙等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更增添了其神密的色彩。

石洞山

石洞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