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址鏈接:http://szb.gsjb.com/html/gsjjrb/20160427/gsjjrb6292.html
也許你見到過散養雞、散養鴨,也許你也聽說過散養豬,但是你能想象野豬也可以散養嗎?

近日,筆者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新鮮事。清水縣草川鋪鄉公灣養殖小區養的野豬就是“原生態”養殖,這些豬每天散散步、游游泳、爬爬山,漫山遍野地“溜達”,時不時還鬧些情緒,生活快樂愜意,享受著豬中的“貴族”生活。

公灣養殖小區位于草川鋪鄉興坪村,距離鄉政府17公里,筆者一路沿著山路小道,時不時地能與出來“溜達”的野豬相遇。遠處的山上,也可以隨處見到分布在各處,或成群結隊,或形單影只的野豬,讓人更為驚奇的是,即使山路陡峭,這些豬卻依然如履平地,奔走自如。在山坡上的養豬場,筆者見到了養殖場管理員李巧軍,他高興地向筆者介紹了養殖場建設情況。他說,這是2010年招商引資的項目,投資1500萬元,總占地1562畝,圍欄養殖區4處,1350平方米的野豬飼養大棚5個,管理員1名,技術員2名,養殖員3名。

李巧軍說,剛開始散養了200多頭家豬,這里生態好,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整座山都是活動場所,家豬也走的遠,到晚上才回來一次,時間久了,家豬就把原生態的野豬引了回來,越來越多,而且相處得很好。

于是,李巧軍也受到了啟發,從外地引進了野豬品種,這些黑豬與野豬雜交的后代,通過散養,更加有了野性,腿長、耳朵長、花色不一,成天在野外生存,看起來更加野味十足。李巧軍高興地說,這些豬成天在山上“溜達”,渴了就喝山泉水,餓了就吃山上的野草、山果,實在找不到吃食聽到號聲才“回家”吃食。

為了讓這些野豬有家的感覺,飼養員南跟錄也想盡了辦法,開始訓練野豬的條件反射。南跟錄說,剛開始豬比較少,一天幾乎不吃,現在野豬多了,有1600多頭,又是春天,山上的吃食不多,一天早晚喂兩次,到喂食的時候只要我一吹號,漫山遍野的野豬聽到聲音后不到10分鐘就全部回來了,即使這樣有些豬還是“夜不歸宿”,它們會在山上土里拱出一個小窩,遮風避雨,溫暖度日。

這些豬接近大自然,也接近人類,它們根本不怕人,有時看到人,野豬反而還會好奇地湊上來,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可以想象,它們的生活更愜意。

|